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移民故事 学历最低的便利店主

(2012-03-10 22:41:02)
标签:

杂谈

分类: 加拿大

移民故事 <wbr>学历最低的便利店主


移民故事 学历最低的便利店主

李牧

东北有些地方,称小门脸的食杂店叫“小铺儿”。现代汉语里,比较普遍的叫法是便利店。这种小买卖,在加拿大一般称为shop,有个十万加元左右的成本就能开起来,去了各种开销,一年能赚三、四万加元。华人往往肯干,不雇人两口子折腾,赚个八、九万块辛苦钱问题不大。在一个高度成熟的商业社会里,市场稳定,贷款方便,这种店基本谁想开都能开,关键是吃得起辛苦。

陈丹生和张宁夫妇2000年移民加拿大魁北克。如今他们开着一片便利店,过着有上下班、有周末的“正规”生活,自称“我们是加拿大学历最低的华人便利店主”。

抵加时,夫妇两人都已经三十出头奔四十。他们保持着中国八十年代大学生的书生本色,登陆后立即联系读书,先生读了个正规本科,太太念了二年技术学院(college)。拜托当时魁省移民政策好,夫妇读书,省政府的补贴每年也有二万多加元,全家三口的基本生活很有保障。依加拿大的生活标准,一年二万加元维持全家,属于很苦的生活水准了。不舍得渡假,没有业余生活。

一圈书念下来,又打了些零工,到了2003年,夫妇决定开便利店。魁省的便利店行业原本控制在韩国人手里,但此时的韩国人都已经赚的不错了,“打高尔夫球去了”。华人进军便利店已经成了气候。魁省的习惯,所有的商品损耗,无论是食品过期,还是搬运过程中打碎的瓶子,损失全部由供货商负责,货卖了收款,货剩了拉走,所以便利店行业被称为“零风险”。据说,在安大略省,供货商收走货品只退款百分之七十。

刚开店,店面是租来的,签房屋租约时该找律师找律师该公证公证,否则你刚开业两个月,房主就要收回房子,不赔死才怪。开几年便利店,能买个房子,再把便利店房屋本身的所有权买下来。相对投资风险很低,所以魁省华人进军这个行业成了风气。

书生出身的夫妇二人如今满口生意经:“烟的利润已经不行了,从每盒三元多涨到八元,结果销量反而小了,没什么赚头。酒很好,酒水利润占百分之三十以上,你们安省不行,酒专卖。杂货?杂货不能缺项,但赚不了多少的。……我们毕业在国内普通高校,又没拿什么热门学位,是加拿大学历最低的华人便利店主啦。你看西边那个店,两口子是博士。东边那个,俩硕士,先生是高级程序员呢。”

近年华人集体进军便利店的结果,是这个行业的投资额度涨了百分之十以上。如果到加拿大就开店,夫妇俩至少能省一万元,可他们不后悔:“书该读还是要读。我们出回国,也念到洋书了,顺便过了语言关,心满意足了。至于上完学做什么,那是小事情。打工,无论兰领白领还是灰领,不都得一天干足八小时,赚的钱有数。我们看自己店,太太早九时到下午四时,先生下午四时到十一时,自己买卖,来人招呼,没人了看书看电视,多好。”

夫妇都是真正的读书人,不看书不看报难受的,他们现在已经以阅读英文为主,觉得有意思。两口子轮流看店,周六周日雇一个人,他们则领着孩子正常休息、出游。现在两人的最大心愿,是尽快换个面积更大些的店面,那样利润更高些,可以雇个人,这样自己的时间就更多些。

夫妇俩出国前做好了再度造人的准备,太太摘了避孕环。后来这事儿那事儿耽搁,俩人一拖年龄大了,这算是缺了中国技术移民的一个标准程序。不过到加拿大的中国移民,未生第二个孩子的也不少,虽然“半老徐娘扛起来”已是风景。“一栋房子两台车,两个孩子一条狗”,是北美华人的“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儿”式生活。

顺便说一下,在加拿大打高夫球也没什么了不得的,我这个小镇上也有三两处高夫球场,偶尔周末去玩儿过两次,没有持续打下去是未建立起兴趣。一小时多少加元忘了,但工薪阶层肯定不是负担。

李牧署名文章版权归原作者,保留全部权利。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和我一起玩微博吧。李牧围脖
http://t.sina.com.cn/limu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