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故事:小A列传
(2012-01-13 05:15:12)
标签:
杂谈 |
分类: 加拿大 |
移民故事:小A列传
李牧
小A今年十八岁,两个月前考下的G2驾照,十小时练车,一次路考通过。他的汉语听说很流利,读也对付,写比较困难。一口流利的加拿大英语,思维也是用英语。
这个小伙子六年前从天津抵埠多伦多,不能算二代移民,但经受的考验也不同于父辈。在加拿大语境中,移民二代指首代移民在加拿大定居,然后在本土诞生养育的孩子。小A在中国长到12岁,但整个青春期又在加拿大,既不同于成年人,又多少区别于本土孩子,虽然区别有限。
小A的成绩不错,各方面发展也均衡。不过他不以为意,因为体育比他好、演讲和社团活动超过他的同学不少呢。假期回国时,爷爷奶奶称他是“我们家的状元。”他不太好意思,后来知道,中国历史上出过八百多个正八经的状元,但真有成就有作为的没几个,他就更不愿意提状元两个字了。
根据他现在的成绩,小A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应该在多伦多大学、女皇大学等几所名校中选择自己的下一步学习。UBC和迈洁尔离家有些远,就不考虑了。父母很骄傲的一再提起,这几所学校的“世界排名”在百名之内,而清华北大连排行榜的边都没摸着。小A不太理解:既然多大毕业生的时薪并不比电焊工高,就业情况也不比二年制学院消防员专业毕业生好,排名有什么关系?他懒得查那些在中文搜索引掣里很好找的排名榜,也不太清楚在英文网页上有关大学排名的东东是不是同样丰富。
小A的业余生活比较丰富,一般的球类都玩得不错。尽管父母没有专门提醒,他还是对东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了多年跆拳道,段位不错。只是他对长辈们有关“文武双全”的评价不太感兴趣——他的同学里橄榄球、冰球打得好的大有人在,就算是“武”,专攻拳击摔跤的也不知有多少。他不太明白,为什么父母那么喜欢在外面说他有武功。
他也喜欢读书,特别喜欢机械类的东西,对汽车非常有研究,还写下了大量汽车笔记。不过小A不准备太投入汽车行业:“这是个成熟专业,没有太多的空白。我就当业余爱好了。”
在小伙伴中,小A算是比较有名的。从到加拿大开始,他就投身于童子军之中,将来长大也当童军领袖。不过他一再告诫父母:“童军领袖,就是为大家工作的人,不是什么干部,你们别搞错。我可不想跟你们似的,一大把岁数了,还一再强调是大学班长、系团支书。有病。”
假期里小A打了两份工,一份是塑料制品厂的,每小时10加元。一份是商场保洁员,每小时11加元。这两份工加一起,他一星期要做七天。“不累,挺有意思的。反正放假,弄俩闲钱花花。我本来想找个重活,练练肌肉,结果中介给我找的轻活儿。”
他现在和两三个同龄女孩子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他觉得这很正常:“同学们都这样。”只有他的父母强调,这些女孩子,有欧裔还有——黑人!
小A对未来,没有什么太具体的打算。等上了大学,就搬出去住,打工挣得多,就租一学期宽敞房子,挣得少,就租小点的。车也一样,有钱就买台好些的二手车,没钱就买差些的。反正他会修。
因为,他写了大量汽车学笔记。
李牧署名文章版权归原作者,保留全部权利。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和我一起玩微博吧。李牧围脖
http://t.sina.com.cn/limu
和我一起玩微博吧。李牧围脖
http://t.sina.com.cn/limu
前一篇:加拿大教育体系(译稿)下
后一篇:移民与文化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