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杯的风情
(2012-01-01 07:41:19)
标签:
杂谈 |
分类: 加拿大 |
那一杯的风情
李牧
中国有丰富的酒文化。江南的花雕,中原的黄酒,塞外的白干,每一个到加拿大的中国人,都有自己故乡的酒回忆。但惟有我的家乡哈尔滨,是中国真正喜欢啤酒的地方。
1994年到北京,在秀水街的烧烤档外,吃着肉串掂起瓶燕京,两串肉下肚,一瓶啤酒完事儿。这才注意到,周围几十个食客,居然只有我一个人以肉佐酒或以酒伴肉。在哈尔滨,情况是相反的,吃烧烤不喝两口的人是另类。
另一个故事,多年前和两个同事去南京出差,两个当地的同行接待,对方很豪爽:“今天单位分的啤酒,我全放这儿了,大家敞开喝。”然后把四支啤酒瓶摆到桌上。简单吃了几口,一个哈尔滨哥们实在忍不住,转身告诉服务员:“麻烦给我搬箱啤酒放这儿。”
哈尔滨的啤酒来源正宗,最早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者全部来自欧洲--俄罗斯的欧洲。哈尔滨的啤酒诞生并不早,是与这个城市,在1900年前后同时出现的,也是与中东铁路共同成长。这里面包含着复杂的因素,从中国清代的弱国外交,到路权之争﹔从中国的现代化努力,到东北铁路至今占中国铁路比重极高,甚至中国东北重工业基地的来历。而所有这些,居然可以涵概在一瓶啤酒之中。
远徒加拿大,一夜之间,离开了家乡的啤酒。2004年落地之后,先是在一家自釀酒店,找到我的第一瓶加拿大啤酒,当時打很重的工拿最低的時薪7.25加元元,一小時工钱正好是六瓶裝的一小箱。一口喝下去,可謂百感交集。那个酒味是很對的,毕竟也是源自歐洲。
这家酒店位於黃金地段,門口的停車位狹小至極又方位怪异,後來我剛会开车時试过兩回,泊車对我几乎是不可實現的任务。好在有車之後自由度甚高,很快就找到了啤酒連鎖店,开发出另一個一元一瓶的牌子,味道居然不錯。也和朋友到酒吧喝過酒,但这种酒吧环境,与我熟悉的家乡呼朋友喚友不同,去過就不再想了。
我居住的地方叫滑铁卢WATERLOO,最早的名称是柏林,一望可知,是德裔聚居地,所以这里的啤酒和肘子相当正宗。参见另两篇文章:在安大略吃德国肘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92eee7010186am.html 感恩节前后要举行一周的啤酒节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92eee70102dumf.html
加拿大的啤酒也還是另有特色。我眞正的喝酒時間,只能是晚上九時以时,不再有临時开车出去的可能。打開一瓶啤酒,滿意的喝上一口。毕竟是自己喝,喝多的可能一点也沒有。保健專家說過,适当的饮用啤酒,很有好處。那一刻,一個人一瓶酒,清夜靜思,风情无限。
记忆中,这许多年来,在加拿大敞开喝啤酒是2006年的春节。和一个安徽哥们、一个山西哥们一人干掉一箱。牌子,是青岛。加拿大安大略酒类专卖局的连锁店LCBO,有中国啤酒。
李牧署名文章版权归原作者,保留全部权利。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和我一起玩微博吧。李牧围脖
http://t.sina.com.cn/limu
http://t.sina.com.cn/limu
前一篇:我是无赖我怕谁——水浒兄弟流氓榜
后一篇:加拿大教育体系(译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