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读《陈寅恪的最后20年》拮英(中)

(2011-02-17 04:11:01)
标签:

杂谈

分类: 历史

重读《陈寅恪的最后20年》拮英(中)

李牧

△陈寅恪六十岁到岭南,山河巨变,他本人也双目失明了,诊断结果是视网膜严重剥离,仅能看到微光。他后来的工作方式,是每天九时到下午一时,他口述助手记录,进行著述。下午休息,晚上为第二天做些准备工作。查找资料亦由作者代劳,经常是他说某某书某某页有一段什么内容,助手找来,八九不离十。在这种情况下,陈寅恪自1952年至1965年,在助手黄萱女士全力配合下,完成近一百万字著述。

△陈寅恪是中国人里面最早接触资本论的一批,这一点无人持怀疑态度。当“神州陆沉”成为一个时代的名词时,陈寅恪不去台港,不避香港,不远走欧美。六十年代,广东逃港潮已成大势,香港大学也多年来虚席已待,他仍然不走。

△陈寅恪的晚年,主要是精神上的痛苦。他的青少年时期在异邦渡过,师友遍天下,而英美诸大学随时准备奉他为上宾。以这两个条件论,没有人比他更有条件扬帆避世。可当他的终生朋友冼玉清于六十年代携重款自港返粤,寅恪立即赋诗相贺。这是陈寅恪最动人之处:无悔。

△终生所学托此人

蒋天枢生于1903年,字秉南,江苏丰县人。青年时代就读于无锡国学专修馆,后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他入学前三个月,王国维自沉。蒋天枢师从梁启超、陈寅恪,后曾任东北大学、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蒋天枢所长是古文典籍,并不是陈寅恪所长的隋唐和明清。他1949年后与陈寅恪仅短短见过三面。在陈门弟子中,蒋天枢既不是侍师最久,也非得师真传,甚至才华在上者大有其人。

但陈寅恪却将一生所学的出版工作,托与蒋天枢。甚至把十余年诗作也交给蒋天枢。蒋氏显然在当时还不了解陈寅恪诗作在那个时代的意义,后来甚至遗失诗稿。

蒋天枢不负所托,1980年,基本依陈寅恪生前想法,编辑出版《陈寅恪文集》。他编辑出版此书,当时仍要顶住一些压力。同期,蒋天枢在《陈寅恪编年事辑》一书中,仍有不能尽言之处。

△部分陈寅恪所开课程

二十/三十年代  清华国学研究院   

古代碑志与外族有关系者之研究   
摩尼教经典与回纥文译本之研究  
佛教经典各种文字译本之比较研究  
蒙古文、满文之书籍及碑志与历史有关者之研究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四十年代 广西大学   

唐代政治史

五十年代  岭南/中山大学  

元白诗证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