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对网络推手一查到底
(2011-01-08 01:44:2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别对网络推手一查到底
李牧
经过充分调查,“民女许身救父”这一网络热点证明是一起精心策划、虚构人物、操纵网络民意的“杰作”。在揭露伪劣信息同时,也传出了“有关部门应对网络推手一查到底”的声音。为政宽以待民,倡导真实理性围观,但也不必运用行政或执法资源对网络推手一查到底。
根据新华社的实地调查,鄂西北竹溪县“民女许身救父”的网贴真假掺半,关键细节严重不靠谱。郭元荣虽然被关进精神病院情况属实(目前已出院),但并不能排除精神障碍嫌疑;他是离婚后被送往精神病院,而不是因住院而离婚;最关键的是发帖者“郭寒韵”并不存在更不必说“守身如玉”,民女许身救父完全是虚构的。
据报道,引发网络热议的帖子是由两位网民精心策划,虚构“姿色尚可,至今守身如玉”等吸引“眼球”内容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关注,让更多的网民来‘围观’,进而引发媒体关注。
毫无疑问,“民女许身救父”是又一次消极的无效围观,滥用了网络力量。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围观,本质上是舆论监督。只有传达真实有效信息,舆论监督才会发挥作用,才是有效、积极的围观。真实理性的围观才具备建设意义,网络推手操纵舆论,是对规范、有序、安全、诚信的网络环境的破坏。
倡导、建设网络环境的目的之一,就是消灭胡作非为的网络推手现象,但这种“消灭”应是水到渠成的,而非动用行政手段甚至执法力量“一查到底”。执政者宽以待民,运用公权力应有一定宽容度,对批评政府的声音包括假造谣言批评政府的声音,应尽量少“一查到底”,更何况查到底还是要依法处罚。写一篇真假掺半批评政府的网贴,是不是违法也得法官来判,郭元荣毕竟在精神病院关了十几年,他的家人确实希望他回家。
“网络推手操纵网络舆论的背后,是否有利益纠葛、是否有更多参与”,此类猜测,亦应适可而止。利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民间行为的网络推手,涉及利益再大,也大不到行政权、立法权和执法权的程度,网民无论如何不能和政府比。从逻辑的角度,网络推手的背后再复杂,也只涉及具体网贴,网贴内容以外的东西,再彻查也不应与此事有关。
前一篇:略谈加拿大绿卡
后一篇:加拿大有世界最长的冰上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