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独史·三十八 多元文化
(2010-12-04 08:52:11)
标签:
杂谈 |
分类: 魁独史 |
魁独史·三十八 多元文化
加拿大化解法裔独立倾向,有各种方向的努力,“多元文化”政府扮演了重要解色。
1971年加拿大成立双语和双重文化委员会,力图化解英法两族矛盾。1971年10月8日,加拿大政府通过《双语框架内的多元文化政策实施宣言》。1988年7月21日,加拿大正式颁布《加拿大多元文化法案》,多元文化成为加拿大的国家象征,一缆子解决族裔文化冲突问题。多元文化在加拿大20多年的发展证明,此政策惠及的不仅仅是法裔,加拿大举国受益良多。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句话反过来,一个人的世界就是他的民族属性。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最终发展为立法,是一项革命性的措施。
多元文化政策,指的是不同信仰、族裔、文化背景的人,和平共处、交流发展,鼓励不同的文化体系特别是弱势文化体系保存发展。这是一种公共政策,一种社会管 理方法,以官方手段在一个国家内部强制推行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宽容。如果一个国家把多元文化政策,纳入自己的治国纲领,那么多元文化就成了一个国家的国策。多元文化政策最早于1950年代在欧洲做为一种思想出现,1960年代被加拿大接受并制订为国策,目前已经流传至世界各国。加拿大也是第一个以国家立法形式制订多元文化政策的国家。
多元文化及多元文化政策,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公认定义。简单说,一个社会或者国家,具备文化族群的多重性,这种多重性可能导致各民族对自身利益特别是民族特 征稳定性的担心,甚至因争夺社会资源而引起民族冲突。但如果各族和平相处,可以共同建设、发展,也会引起对各方均可受益的文化交流。这类交流主要集中在文 学、艺术和哲学,以及外在表现出的音乐、服装和饮食的彼此欣赏。
多元文化政策已经是世界各国政界学界共识,明确以这种思想为治国纲领的,有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多元文化政策,并不是弱小民族争取来的。恰恰相反,多元文化是在强势民族四下碰壁之后得出的结论。
工业革命—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之前,人类世界的交流有限,不同文明体系基本是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欧洲中心主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资本扩张,全球化日益加剧。强国以自我为中心,无限扩张的结果,是两次世界大战和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付出的代价也不小。加拿大非常有代表性的是原住民教育。加拿大原住民教育曾经有过一段黑暗的弯路,从1800年代晚期到1996年的原 住民儿童寄宿学校是加拿大教育史上最丑陋一页,寄宿学校由一批土著儿童的学校组成,资金通过各种基督教派资助,约60%资金来自天主教,30%来自新 教。当时加拿大联邦印第安和北方事务部制订了相关法律,支持把原住民儿童强行关进这些学校。
原住民这些学校管理粗暴混乱,全国范围内到底有多少原住 民学生在就读期间死亡,被埋葬在寄宿学校没有标明的坟墓里面,到现在也没有准确数字。有些死亡案件线索混乱,专案研究者罗伊(Susan Roy)发现,考察寄宿学校主办方之一联合教会(United Church)的档案卷宗。有的学生离开学校,却死在医院里面,责属问题带来迷惑。
从1800年代晚期到1996年,大约有15万原住民的 子女,入住全加拿大130所寄宿学校就读。1996年最后一所寄宿学校才关闭。寄宿学校的目的是,是“开化”原住民儿童,教他们英文或法文,将其转换为基 督教,结束其传统生活方式。在这些学校里,印第安、梅蒂斯和伊努伊特等民族的大量儿童受到包括性虐待在内的各种身心伤害。公开进行文化同化的寄宿学校制度,标志着加拿大历史上最大的文化悲剧之一。加拿大联邦政府已经公开承认上述行为是错误的,并公开向受害者道歉。
来自欧洲基督教文化传统地区的殖民者,在世界各地制造过 类似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学校的人间惨剧。澳大利亚在对相关历史的反省中,称这些被强行打断文化纽带甚至失去血亲认同的土著儿童,为“丢失的一代”。电影艺术 家还拍过此类题材的影片,结尾是逃出寄宿学校的印第安小女孩儿在大草原上自由的奔跑。
今天,加拿大已经认识到,原住民创造的历史文化,是这个 国家文明的源头,是值得骄傲和记忆的往事。加拿大公立中小学都有涉及原住民文化的本土教育课程,提供一个或多个此类科目,如反种族主义,土著文化和手工 艺,这些课程会邀请土著长老和其他社区成员访问。课程内容往往涉及土著语言,土著精神,土著知识,以及参观土著遗址。虽然多数地区的学生,学习此类科目受 到地域限制,但教学目的一般能够实现。这些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人文素质认知,通过指导具体项目的学习,学生对自然生态环境和不断变化的社会历史发展有所了解,同时建立不同种族间平等、尊重的思维习惯。
经过无数的努力,人类终于认识到,和平共处是发展的惟一可能,如果你争我夺下去,随着技术的发展,极可能最终共同毁灭。这种认识的体现是多种多样的,军事 上的控制核武条约,政治上的上世纪五、六年代大规模建立民族国家,经济上的南北对话南南合作,学术上的全球观念地区合作,价值上的种族平等。而在文化理念 方面,就体现为多元文化政策。
多元文化的价值已无需讨论,但在实践中,把自己的价值观/文化观强加给其他民族的事情,仍然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生。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2000年诺贝尔 文学奖委员会,授予用中文创作的中国作家高行健诺贝尔文学奖。高行健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大陆没有读者,在中国香港澳门,中国台湾,甚至海外华人社区,同样没有读者。世界各国的中国文学爱好者,对这个人不感兴趣。高行健的作品只符合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的文化审美观。另一个例子,是美国在二战以后,向全世 界强行推广美式民主政治,包括现在正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以武力推广,但此事已经远远不局限于文化范围。
李牧署名文章版权归原作者,保留全部权利。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和我一起玩微博吧。李牧围脖
http://t.sina.com.cn/limu
前一篇:改个地名不能飞黄腾达
后一篇:在加拿大学会“平等”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