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应试教育背景下择校不可避免

(2010-11-03 01:46:54)
标签:

杂谈

分类: 时评

应试教育背景下择校不可避免

李牧

教育部近日发文,要求各地力争5年内解决择校乱收费情况。承认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教育部决心整治义务教育名实不符、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是尽职尽责,值得称赞。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单纯靠行政命令,决心再大也遏制不了择校行为。

前不久,有南方地区专门为在京民工子弟选派师资设立“教育飞地”,让本乡子弟日后能以与本乡教育水平相应的状态回乡高考。这一现象可谓对教育部整治择校决心的一面镜子:对于“高考能力超强”的某些省份来说,京华教育再好,也不在其择校范围,得回本地才行。

中小学择校,本质上是为了高考。所谓高水平教育,实际是高水平的应试教育。只要全国统一高考存在,只要不同省份高考分数线不同,只要不同地区应试水平不同,择校就不可避免,随之出现的商业行为就不可避免。义务教育的现状是高考模式决定的。当所有师资力量由初中甚至小学起就以高考为目的分配时,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已经失衡,不是单纯阻止择校就能解决。

所有孩子从走进校门那天起,学习目的就是高考时,素质教育固然谈不上,教育的重商主义也已不可避免。一个学生,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的应试能力强,必然有另一个学生另一个班级另一个学校全力以赴培养更强的应试能力,最终就以金钱来一决雌雄。谋利企图原本是现阶段中国的共同社会现象,教育行业想不被污染亦不可能,何况考试学催生了市场供求关系。这也是多年来教育管理部门想尽办法阻止择校,而择校风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

阻止择校仅仅是治标,教育改革才能治本。应试教育应由素质教育取代,这是社会共识。大学教育最终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这也是社会共识。办再多的大学,顶尖高校永远是追求的目标,竞争不可避免存在。

对中国教育的全面检讨,也不应把中国教育放到一无是处的境地。有关中外教育的讨论很多很多。对中国中小学教育的批评和对西方教育的颂扬并不是简单褒贬就可以的。我个人观察到一个简单事实:把一个中国人送到异文化背景中,这个中国人无论是农民还是硕士博士,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白手起家奋斗图存并很快活得很好。如果是我周围的加拿大人,他们会败得一塌糊涂。不要用大山这个例子,成功到他这个水平的华裔遍布世界各地,就算是人口同比也远远胜出。

教育部本轮阻止择校,高层建瓴之处是看到了公办教育商业化破坏了教育资源的分配。在择校政策驱使下,公共教育资源不再是依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和学校分布情况划定服务范围,而从获得利益角度配置资源。这个思路申展开,就是切断择校生与公办教育获得利益之间的联系,择校行为最终由私营教育接手,最终把市场行为交予市场。在目前中国教育现状下,教育部上述思路颇为可行,也与发达国家公办教育和私营教育并行的经验相符。

应试教育下择校不可避免,治理择校却是解决应试教育的一部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决定国家民族的未来,让下一代更健康的成长,是整个国家的事情。一批批考场上威风八面的精英,决非中国需要的建设者。

李牧署名文章版权归原作者,保留全部权利。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和我一起玩微博吧。李牧围脖
http://t.sina.com.cn/limu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