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贾宏声的双重困惑与三重解脱
李牧
贾宏声在北京40度高温中坠楼而亡,是围脖上热议的话题。我不是电影发烧友,也不是这位同龄人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从头至尾看了一遍他的传记片《昨天》,片中的主人翁也叫贾宏声,本文是做为观众释读这部影片,并以贾宏声的人生结局做为影片主人公14年后的归宿。
缠绕贾宏声的当然是困惑。他的困惑是双重的。一重是表演艺术上的麻烦,同侪笑话他的表演做作,或者他在古装戏中不知所措。另一重是人生的,既有对宏观世界的不解,也有对父辈的质疑。
贾宏声是1967年生人,中戏八五级。我与脖友讨论,最初执著于八五是理想主义者群体还是八六也算,后来把这个概念扩大到八五级前后一批人,接下来就发觉,过于强调八几级这个概念,对宏观的理想主义者贾宏声,以及包括贾宏声父辈在内的百年中国几代人均不公平。中国人中的理想主义者一直有,现在也有。
困惑有各种解脱方式。善良的贾宏声进行了三重尝试,毒品,幻觉,不归路。公平说,贾宏声只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痛苦,留给这个世界的是几部精湛的影片。
他曾是第六代导演心目中最具状态感的男演员,边缘而另类的气质恰好对应着那种低沉的影片。贾宏声喜欢列农。对列农的解读,恐怕每个人都不同。据我所知,披头士曾经远来东方,在东方的宗教/哲学中修身反省。重金属这个词本身,就是对工业社会的直面。披头士在嘶吼中寻求解脱。
《昨天》导演张杨声明,这不是一种窥探隐私和内幕的猎奇,也不是一次打着真实幌子来做秀的表演———“其实我特想说,拍这部电影的目的,就是想怎么样去正确地对待这个家庭,去尊重这个人,尊重这一家人。”这个声明与本文并不冲突,我同意尊重人,尊重家庭,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天皇巨星。只是贾宏声这个悲剧人物,真的有一抹理想主义色彩,虽然他在影片中更像一个不知所措的沉溺者。
贾宏声终于没有告别昨天,尽管他拍了一部最勇敢的电影。我不忍心指出他的不负责,可他确实不该这样一个结局,特别是他的父母付出了那么巨大的努力。
李牧署名文章版权归原作者,保留全部权利。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和我一起玩微博吧。李牧围脖
http://t.sina.com.cn/limu/profile
前一篇:魁独史·十三 魁城决战
后一篇:耶路撒冷这个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