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里的官员也权力惊人
(2010-06-30 13:34: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时评 |
角落里的官员也权力惊人
李牧
首都机场原总经理张志忠被批捕,是一条不太起眼的新闻。就算是中国最大的机场,一个机场总经理也实在算不得大官。这个不起眼的人物因为十几年的旧案落马,却提醒世人,在那些看不见的死角中,有一批权力大得惊人的官员。
中国是一个权力中心的社会,至少目前如此。那些头衔辉煌的“长们”,谁都知道他们大权在握,知道他们有得是贪污受贿的机会。但还有一些角色,手握惊人权力,威风一点儿不比封疆大吏逊色,“外界”却不知道其存在。国民都觉得贪官可恨,但对这样的贪官,就是不知道里面怎么回事。
据有关媒体报道,张志忠涉案可能与原中国民航局华北局局长黄登科有关,两人均掌握事关航空公司生死的航线和航班时刻的审批权。中国有一大批官员,象张志忠一样,猫在一些不起眼的小衙门里,日常工作只涉及很小的范围,一般人对他们的业务完全不了解,想不低调都不可能。但这些“小官”权力大得惊人,签个字批个报表,往往涉及数以千百亿计的利益。
就如张志忠,一个小小的首都机场总经理,却能掌握航空公司的生死,批一条红眼航线就意味着巨额的收入。时下“拆迁”是大热门,平民百姓为自己的物业拼死拼活,与房地产有关的官员万众瞩目。可谁能知道,拥有“拆迁”航线权利的张志忠,十几年前就一次受贿了30万美元?如果涉案人不举报,一般的监察体系跟本控制不了他。
理论上说,诸如首都机场这样的地方,都有派驻在这些部门的纪检机构,但事实上派驻纪检官员与这些专业官员是同事关系,至少在福利上是咸与沾光的。除了正常的纪检监察,还有一些职能机构可以“查出”张志忠们的劣迹,但这些也只存在理论上。
6月13日晚,审计署发布三大航空公司2008年度的财务收支审计公告,称在审计过程中发现并向有关部门移送多起涉嫌犯罪案件。航空业利大事儿多是多少年明摆着,张志忠的案子就要追溯到多年前。为什么今年才审计出来三大航空公司窝案?2003年审计署才开始推行审计结果公开制度,到2010年后审计署将公开一切可以公开的审计报告,审计信息的披露成为常态。也就是说,监督贪腐最有效的审计制度,迄今尚非“常态”。
一个人,每一分钱来路都应该清清楚楚,在法制社会这是一个常识。但迄今为止,中国官员的财产申报制度尚未出台。加拿大第23任总理马尔罗尼(1984年至1993年在位),离任前收取德籍军火商施赖伯30万美元现金贿赂,报答他为德国蒂 森公司在加设立分厂提供帮助。这个案子最初的突破口之一,就是马尔罗尼承 认自己有30万美元现金放在私宅的保险箱中,既没有存入任何人或部门的银行户口也没有报税。中国现在就象加拿大一样施行全民税制确实有困难,但对国家公务人员采取全透明财产申报是应该的。张志忠收钱的年代与马尔罗尼是相同的,张志忠的30万美元不应比加拿大总理的30万美元更难查。
死角里,有一大批权力惊人的官员,这是一个事实。如何监督这些人,是摆在整个国家面前的难题。他们不会有访民告,他们不会有记者盯,他们的业务普通人听都听不懂,他们的工作只接触很少的专业人士。但他们的行为,正从根基上腐蚀着整个中国。
李牧署名文章版权归原作者,保留全部权利。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
本文6月30日发表于大众网·新浪评论
前一篇:魁独史·十二 会战魁城
后一篇:魁独史·十三 魁城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