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中国 |
血火铸东宁(1)二战结束地
李牧
我在海外偶尔写了与黑土地有关的文章,笔下所涉,除了哈尔滨、牡丹江等廖廖无几的“知名”城市以外,多属“鲜为人知”。比如我讲方正,多数人以为是指北大方正。等我说明白,这是一个百年老县,光复时是北满开拓团归国集结地,在中日关系史上地位特殊,许多就睁大了眼睛……
李牧
我在海外偶尔写了与黑土地有关的文章,笔下所涉,除了哈尔滨、牡丹江等廖廖无几的“知名”城市以外,多属“鲜为人知”。比如我讲方正,多数人以为是指北大方正。等我说明白,这是一个百年老县,光复时是北满开拓团归国集结地,在中日关系史上地位特殊,许多就睁大了眼睛……
这个只能说,黑龙江是个年轻而边远的省份,对于辉煌的中华文明来说,实在是贡献有限,历史短暂。
黑
龙江贡献有限,仍然是有贡献。2003年,俺一个同行在哈尔滨遇到宁波粮食局长——宁波有名吧?嘿,老兄手握巨款,坐困省城,双眼圆睁,就一件事:你们谁
有粮食!那一年,全国农产品涨价,东三省,江西,安徽,一向低人三等的产粮大省扬眉吐气了一回。你们发达?你们有钱?你们看俺们都是打工仔?你们当俺们是
乡下人?嘿嘿,你们这么牛叉,怎么还饿肚子呢……粮食,谁都不太当事,谁都缺了。
还有与粮食同样重要的。嗯,不说大庆了。出产石油,但居然是经济文化双落后地区,需要“振兴老工业基地”,大约在人类能源史,黑龙江也是独此一份了。
黑龙江历史短暂,可还是有自己的历史。这些历史,一定程度上,与整个世界相关。地方的就是全球的。那组《关东胡子传奇》,很受读者欢迎。
是历史?是文化?是传奇?是昨天的沉淀?是今天的故事?是人类的形而上思考?是政治的军事延续?所有这一切,我回答不了。俺只能说,一切,都是如此的不简单。
下面,我要提到一个同方正一样鲜为人知的地方:东宁。
二次大战在此结束
1990年代至2000年代,我多次到过东宁。这组文章,就是当年访问的成果。
东宁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与俄罗斯接壤,向南临近中朝边境线。境内既有俄罗斯牌号的车开来开去,也有武警在城效路上随时检查车中乘客,你都不用下车,张
嘴一说话,武警战士立马放行。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我反映了一下,这才明白,人家是在查有没有朝鲜越境人员。也确实有不少从朝鲜跑过来的人,就为吃一口饱
饭,自行车都不会骑。送回去,当着我方边防人员的面,用铁丝把人鼻子一穿……这些都是在东宁听说的。
2000年前后,黑龙江东部各县,都逮捕过朝鲜私越边境人员。比如五常,曾经扣押过12人。可惜监管不严,在向外事警察移交准备递解出境之前,嗯,一夜之间,全跑了……
我多少走过一些地方,以俺所见,东宁是难得的富裕县。俺在那里跑了几回,居然看不到土房。偶尔在红砖房中找宝一样找到间大土屋,实际是烤烟炉。
该县面积7137平方公里,辖6镇102个行政村,人口20.8万,有汉、朝、满、回等10个民族。地处长白山支脉老爷岭和完达山余脉结合部,境内山峦起
伏,风景宜人。该县地处盆地,三面环山,受日本海影响,气候独特,在严寒著称的黑龙江,居然年无霜期15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6℃,居然可以大面积种植花
生,是一个山青水秀、气候温和、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素有“塞北江南”之美誉。
东宁虽富,地处中国最东北的边境,二十万人口,是个非常小的小县。但就这么个偏远小县,半世纪前,曾经血火交织。金日成在中国东北打游击时,曾经在东宁老黑
山养伤,当年给他送饭的东宁小姑娘后来的东宁老太太,1999年我到东宁时还健在。但东宁与二次世界大战的关系,绝不仅是一个游击队员。
东宁,曾经拥有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群。这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地方。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百万大军兵分3路,突破中蒙、中苏边境,发起全面攻击。
东线苏联红军于8月9日零时,进攻部队在大炮、坦克和飞机的支援下,分三路对东宁要塞进攻。苏军消灭日军地面部队后,向发现的日军地下要塞通风口、排烟孔、出入口塞炸药、灌汽油,使日军1000多人被炸死、烧死。
在
东宁要塞第一守备区,日军鬼武五一少将率领的独立混成132旅团,凭借地下坚固工事阻击(前)苏军,庙沟主要阵地几次易手。日军以弱对强,战斗持续7天之
久,证明了东宁要塞的坚固。苏军最终以空军、地面炮火、坦克和步兵联合攻击,强行突破日军苦心经营多年的筑垒地域,没有援军的日军才不得不向吉林方向溃
退。但小部分日军留在了要塞中。
1945
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颁布投降诏书,宣布向盟军投降。战争并未因日本天皇宣布投降而结束。当地一位叫张福忠和老百姓到战场上“捡洋捞儿”,进入勋山要塞
区,“捡洋捞儿”这个词是东北独有的,标准的反映出黑龙江的某些区域,曾经多少频繁的与俄日等国家交往。哈尔滨曾经有过多种文种的报纸,多个国家的领事
馆,号称东方小巴黎,哈尔滨的中央大街今天仍以欧式建筑闻名。
张福忠刚捡起一把日本大战刀,就发现勋山上出现了日本兵,吓得张福忠扔下刀就跑了回去,向苏军报告了情况。原来狡猾的勋山日本守军见冲过国境的苏军没有发现勋山上有隐蔽得很好的要塞,就没有主动出击,结果完好无损地保存了力量。
苏
军立即调集力量,攻击勋山要塞,激战持续两周之久,伤亡达1500余人。飞机天上炸、大炮地上轰,山头都打红了,但位于半山腰的日军地下要塞完好无损。此
时,日本军队已经投降。没办法,苏军用飞机将日军第三军后勤参谋河野贞夫中佐从牡丹江接到东宁。这名日本军官打着白旗进入地下工事,传达了日本天皇投降诏
书,东宁要塞日军才结束了抵抗。当地百姓传说,苏军撤走时用炸药破坏了多处永备工事。进入要塞区“捡洋捞儿”的农民还见到过不肯投降、服毒“尽忠”的日本
军官。
1945年8月28日,共有901名日军举着白旗走出了勋山要塞。
1999年,东宁要塞调查组在勋山脚下太阳升村找到张福忠老人。他亲口叙述了自己目睹的最后一战。
据王辅所著《日军侵华战争》第四卷第2780页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日军侵华战争最后一个战场在东宁结束。”而日军在中国东北的抵抗,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的战斗。
有关调查人员,还在沈阳图书馆发现了一本1949出版的苏联红军回忆录,这本安东诺夫著的《满洲之战》中《最后一战》一章记录,日军是在1945年8月30日最后走出勋山要塞的。如果此说属实,那么战争结束的时间还要后延两天。
李牧署名文章 未经授权 任何媒体不得转载
李牧署名文章 未经授权 任何媒体不得转载
前一篇:魁独史·二、远渡重洋
后一篇:魁独史·三 法国探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