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用一等材,这是最为尊贵的等级。檐柱由阑额穿插支撑,阑额之上,斗栱如花绽放。
斗栱为双杪双下昂七铺作,内檐柱施插栱,栿为月梁的形状。

昂嘴曲线砍作三段,沿曲线轮廓微刻线脚一道,活泼自然。

柱头铺作亦为七铺作双抄双下昂重拱偷心造,耍头作昂嘴状。

前檐顶板施轩棚。梁栿如梭,底部有大清道光四年的墨书题记,浓墨的宋体,自然真切。

前檐乳栿由丁头栱承托。
“住山沙门洞宗四十世新灼重修”。

转角处斗栱层叠错置,顶部呈鸳鸯交颈。罗汉枋和撩檐枋上镌刻团窠,古风存焉。

后檐乳栿,上施云形驼峰,有明显的地方特征。

大殿主体构架为四椽栿屋前后乳栿用四柱,彻上露明造。
四椽栿上施平梁,斗栱承托。平梁上不用叉手而是并列三只方斗支起的翼形驼峰承托脊檩,这是很独特的做法。

转角斗栱内拽。

转角斗栱内拽细部。
地面有拆卸下来的旧有构件。

旧有构件。

卷云纹斜撑。

纵向梁枋。

大殿内景。

柱头斗栱内拽。

柱头斗栱内拽为四杪偷心造,五杪计心,上托昂尾。一昂昂尾超出第五杪令栱截断,二昂昂尾压在系头栿下。
隔架栱。

承托平梁的斗栱。

木刻。

梭形柱的柱头上方装有巨大的栌斗,栌斗底部做成皿板形。
柱头栌斗。

柱础。

斗栱七铺作,斗栱总高为檐高的四分之三。
面阔三间的大殿,斗栱用一等材,绝无仅有。

梭柱。

双杪双下昂七铺作。

转角铺作。
转角斗栱,可清晰地看到斗下皿板。

转角斗栱。

转角斗栱。
寺内存有宋代高宗赵构篆书残碑一方。

华林寺大殿如今看起来非常完美,这是因为多次重修的缘故,1984年至1989年,国家拨款大修,并将大殿东移14.6米,南移8.3米,并采用有机化学灌浆等新技术工艺,配建山门、东西配殿、回廊,形成今日之规模。

按建筑年代排列,华林寺大殿列在山西省五台县的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芮城县的广仁王庙,平顺县的天台庵、大云院,平遥县的镇国寺大殿之后,居全国第七位,当之无愧。
新建配殿。

殿外空地上,用石材围合成圆桶状,表面刻有“防虞”,似乎有消防之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