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402113552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盐城】海春轩塔——来自大唐
(2021-11-30 19:40:04)
标签:
海春轩塔
东台
盐城
分类:
人文荟萃鱼米之乡
西溪景区的草地上,颇有禅意。不同造型的小和尚石像散置草坪之上,或站或坐或卧,大抵说的是人生的三种状态。
满池莲叶使人想起菡萏初开的清香,杨柳拂堤使人追忆盈手相赠的春天。
亭桥。
海春轩塔位于西溪景区的南端。
不远处即是海春轩塔,被认定为唐代所建,依照此论,则是江苏省现存最老的砖石古塔。
海春轩塔,七层八角砖结构密檐式样,内外双层塔身,塔高20.8米,底层直径7.2米。除底层外,每层均有8座佛像和佛龛,共48座。
塔的宝顶原是铜葫芦,用“烽火铜”铸成,随着日照光线不同,能变幻成七种色彩。
塔身层檐,为菱角叠涩砖置,每面呈柔弱的弧线。
首层最高,素面墙身。
该塔不仅是省内现有最古老的建筑物,而且也是中国唐末过渡时期,南北两建筑体系衔接在古塔建造方面的典型代表,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
檐角每面皆施圭形佛龛。
塔檐均以叠涩方法挑出,以一二层密檐为例,下面出菱角牙子五层,上叠出挑砖五层,其中最上层为砖制假椽,密檐上无盖瓦,以砖层层覆盖。许多砖缝间生出杂树。
塔刹由铜葫芦相接,铁覆盆组合而成。
海春塔影。
古塔前新建牌坊,作为空间序列的先导,与后面的广福寺共同组成建筑群落。
广福寺的重建,使得海春轩塔不再孤单。塔寺之间,又有了相濡以沫的联系。
1985年,省古建专家方长源对该塔进行全面勘察和考证,他依据塔的平面、外观、塔檐及塔基的结构和具体砌法,认为该塔建于北宋早期,并留有唐塔许多特点。
从现场塔的外观看,确实已难觅大唐的印记,甚至和宋代的浪漫弧线也略有差距。体型稍显羁直。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一定失去了很多,舍弃了无法割舍的华彩,才得以传至今日。
塔檐内曲的弧线,和菱角牙交错的造型,还是让人联想起更早的时间轴线。
叠涩菱角牙,砖制假椽,上部反叠涩五层砖,无盖瓦。
菱角牙子。
唯有具备严谨的工匠精神,方能砌筑出如此严丝合缝的艺术。
佛龛。
顶层塔身施砖肋。
屋檐是唯一有灰筒瓦的地方。砖瓦之于吾国建筑,是不可或缺的形象。
国保碑是对该塔历史价值和建筑等级的肯定。
虽然有争议,但海春轩塔确实被国家文物局认定为唐构。结论似乎武断,但如果吾人知晓,这是该塔被采取小样进行同位素测定,然后得出建塔的准确年代,就会颇为欣慰。
塔内中空,但内壁残留数层支撑楼板的叠砖,说明塔内原来应设有楼板可以攀登。海春轩塔塔身实际有两层,且里层塔身的工艺水平更为精湛,位于二层以上的佛龛内可见的双层墙证实双层塔的存在。
筒体中空。
首层现供奉佛像。
佛光普照。
海春轩塔历经风雨沧桑,如今得到妥善地保护,屹立于东台的平畴之上。它俨然成为一方图腾,成为故乡的模样。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盐城】西溪泰山寺
后一篇:
【盐城】天仙缘——让人流泪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