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402113552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青岛】德国监狱旧址
(2021-02-03 18:58:21)
标签:
德国监狱旧址
仁字
分类:
两山两圣人
青岛位于黄海之滨,因绿树葱葱四季常青而得名。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青岛成为德国的殖民地。民国三年(191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取代了德国的地位,直到民国十一年(1923),北洋政府收回青岛。青岛作为德国的殖民地达17年,城市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如今的青岛,绿树红瓦,青山绿水,欧风美雨,城市格局的拓展离不开最初的奠定。总之,这是一座怡人温馨的城市。
在青岛离海很近的地方,尚保留德国人营造的监狱旧址。始建于1900年,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古堡式样,蓦然见之,恍如宫殿,完全和一般印象中的监狱毫无共同之处。这座监狱一直使用到1995年,如今以博物馆的身份迎接各路游人。
青岛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总平面,依照地形而布置,疏密得当,流线清晰。
2006年青岛德国建筑群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监狱旧址是其中之一。
青岛的美在乎细节的精致,每一块石头都足以令人驻足。
主楼黄墙红瓦,圆形楼梯间上置陡峻的尖顶,确实是经典而原汁原味的欧式建筑。
博物馆的主楼是“仁”字监房,此外尚有“义”、“礼”、“智”、“信”字监房,以及一座监狱工场。“仁”字监房就是青岛德国监狱旧址,建于1900年;“义”、“礼”、“智”、“信”字监房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所建。
“仁”字监房,系1935年命名。经过三道铁门,方可进入有22间囚室的内部。
房间内还对历史场景用蜡像、实物等形式进行了复原。
进入监室,感觉阴森逼人,建筑材料大多用坚硬的金属铁件制成。
牢固而沉默。
这里是关押李慰农、胡信之的监室。1925年7月,他们奉系军阀张宗昌逮捕,受尽酷刑,最后英勇就义。
走廊在中间。
作家舒群于1934年9月至1935年3月被关押在这里,他在这里构思了小说《没有祖国的孩子》。
北侧三楼,南侧二层,办公区域因此房屋高大,典狱长独自享用一间,气势威严。
狱警办公室。
指纹档案室。
圆弧楼梯,就是外立面看到的带尖顶的部分。
圆弧楼梯可直通地下室。
仰视圆弧楼梯。
地下室复原了水牢的场景,上横铁梁,铁梁上栓吊环。
提刑室。
各种刑具展陈,老虎凳、电椅、烙铁,令人震骇怖惧。
刑具。
内廊。
走出“仁”字监室,北立面上有严谨规则的窗洞分隔,窗顶设红砖造型。
“仁”字监室保持完整,是近代难得的监房实例。
“义”、“礼”字监房,凡二层,四面坡顶。
监狱伙房腌制咸菜的专用水缸,现被埋在地下。
楼梯间通体以红砖饰面,窗洞随室内楼梯成逐渐盘升。屋檐下有叠涩枭混造型,应是中西合璧。
浴室建于1900年,后多次改建,2006年修复。
水井开凿于1900年,石块垒砌,井口有水压机,供监狱生活、消防、浇灌之用。
“仁”字监室的后面,有一座二层小楼,这里是德国胶澳帝国法院旧址,现在是青岛司法历史沿革陈列馆。
进入展区,展板尽是浓得化不开的西洋风韵。胶济铁路沿线的火车站,每一座都有夺人心魄的美。当然,这是单纯从建筑的角度。当年的青岛火车站和济南火车站,没有能够战胜时间和人事的煎熬,令人痛惜。
青岛监狱幸运地成为历史和现实的见证,在阅尽一个多世纪的风云变幻之后,依然巍然屹立。
德式的尖顶、排气孔,早已融入青岛的山水,成为青岛的象征。不必问它的由来,在时间面前,唯有存在才是永恒的话题。
珍存历史,因为它是你身体上抹不去的印记。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晋城】北义城玉皇庙——凝固的千年古曲
后一篇:
【青岛】德华银行旧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