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博物馆——花落人间

标签:
青州博物馆青州风格杂谈 |
分类: 两山两圣人 |


走入内院,一对大铁鹤赫然呈现,不同凡俗。这是明朝衡王府遗物,分别铸造于1584年和1587年。

铁鹤铸造技艺高超,动中有静,如引吭高歌。

栩栩如生。

唐三彩炉。

绿釉双鱼瓶。

白釉印花诗文枕,金(1115-1234)。

青花鹿纹盘,元代。

元,青花玉龙纹玉壶春瓶。口径8.8厘米,高30厘米,底9.3厘米。1985年,元代墓葬出土。

“至大元年”铜镜(1308)。

益都路府学铜铎,元。

明朝,仇英款,清明上河图卷。

仇英款清明上河图卷,纵33.4厘米,横810厘米。署款:实父仇英摹宋张择端笔。画尾有仇英、文征明、彭年、杨循吉、王世贞、文彭六人题跋。

赵秉忠殿试卷,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是目前大陆唯一的殿试状元卷真迹。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宫廷档案中含有几份清代状元卷,都是价值连城。

现在对外展出的状元卷是复制品,真迹在地库里保存。状元全文用小楷撰写,工整无错。

明朝万历廿六年状元赵秉忠和她的夫人容像。赵秉忠官至礼部尚书,以敢于直言进谏著称。

滑石吕祖,清代。

水晶东方朔,清代。

1996年,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的韩小华造弥勒像,是北魏永安二年(529)的杰作。

残彩绘石雕佛造像,北魏(386-534)晚期。

圆雕立像,石灰石质。佛螺发高髻,面相方圆,颧骨略高,嘴角含笑。内穿僧祗支,外着褒衣博带式袈裟,上饰阴刻线的U形衣纹,并有红、绿彩绘的田相。左手施无畏印,右手残,跣足而立。

面相方圆。
北魏晚期至东魏,彩绘石雕三尊像。

胁侍佩项圈,着僧祗支与长裙,饰帔帛。跣足立于龙托起的莲台上。

胁侍。

主尊面带微笑,着双领下垂式袈裟。


北齐,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

北齐,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

北齐,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

北齐,石雕菩萨头像。

北齐,彩绘石雕菩萨头像。

北齐,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

北齐,石雕菩萨立像。

北齐,彩绘石雕佛坐像。

北齐,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佛像螺发低缠,面部丰满圆润,外着露胸通肩式红色袈裟。

北齐,贴金彩绘石雕菩萨立像。

北齐,彩绘汉白玉佛立像。螺发低缓,面相丰满,外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胸部稍平坦,细腰,小腹略凸。


北齐,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

北齐,彩绘石雕背屏式造像局部。

托塔飞天、伎乐天。

菩萨。

彩绘石雕佛立像,北齐。佛像螺发低缓,面相圆润,双目微垂,鼻梁高直,外穿双领下垂式袈裟,衣纹为双阴线刻。

彩绘石雕佛立像,北齐。外着通肩式袈裟。

北齐,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

北齐,贴金彩绘思惟菩萨像。面相圆润,戴贴金彩绘头冠,袒上身,颈佩项圈,着红色披帛。下身着束腰长裙,半跏趺坐于束腰座上,座下雕刻有一飞龙,口吐莲叶、莲蕾,菩萨左脚踩莲蕾上。

北齐,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
北齐彩绘石雕佛坐像。

北齐-隋,贴金彩绘石雕菩萨立像。

头部。
背部璎珞。

侧面。
璎珞。

佛像头残佚,内传僧祗支,外着双领下垂式红色袈裟,表面饰阶梯式勾线衣纹。

唐,花岗岩佛坐像。覆钩钮式袈裟,善跏趺坐于方形亚腰台座,双足各踏一朵仰莲,台座两侧各雕有一身天王托扛台座。
北魏晚期至东魏,彩绘石雕三尊像。

胁侍佩项圈,着僧祗支与长裙,饰帔帛。跣足立于龙托起的莲台上。

胁侍。

主尊面带微笑,着双领下垂式袈裟。

张丙惠造像,东魏武定三年(545)。

东魏,贴金彩绘石雕三尊像。主尊螺发高髻,面相方圆。内着僧祗支,外覆双领下垂式袈裟,饰头光和身光。

右胁侍饰璎珞。

左胁侍宝缯垂肩,颈佩项圈,身着天衣。

背屏上部为一华丽的单层侧面塔,两侧环绕飞天八身,四身托塔,二身舞蹈,二身奏乐。

主尊螺发高髻,面相方圆。

尼智明石雕三尊像,东魏天平三年(536)。为高浮雕背屏式三尊像,石灰石质。

主尊波发高髻,杏眼长目,嘴角含笑。

贴金彩绘石雕菩萨立像,东魏(534-550)。

圆雕立像,石灰石质。菩萨头戴贴金宝冠,宝缯下垂至肩,黑发顺肩而下。双臂缺失,颈佩贴金项饰,饰帔帛、璎珞,着百褶长裙,腰间束带打结,长裙曳地。跣足立于莲花台上。

彩绘石雕佛立像,东魏。高浮雕背屏式造像。佛外着双领下垂式红色袈裟,手施无畏、与愿印。面相丰满,衣纹飘逸。

邢长振石雕三尊像,东魏天平三年(536)。为高浮雕背屏式三尊像,石灰石质。主尊头残,身覆露胸通肩式袈裟,内露僧祗支,跣足立于莲台上。右胁侍菩萨头戴冠,左胁侍头残。三尊像身后是巨大的舟形背光,顶尖残缺。

右胁侍菩萨头戴冠。

背光上部正中为一亭阁式塔,两侧各有托塔飞天和伎乐天。

彩绘菩萨立像,东魏。圆雕立像,石灰石质。体态匀称,宝冠残,宝缯下垂至肩,黑发顺肩而下。在肩部饰两个贴金圆形物。
贴金彩绘石雕菩萨立像,东魏。头戴高冠,宝缯垂至双肩,下饰圆形物。着长裙,帛带宽长,跣足立于莲台上。

贴金彩绘石雕三尊像,东魏-北齐。

胁侍菩萨。

伎乐天。
东魏-北齐,贴金彩绘石雕三尊像。主尊与两胁侍间雕两飞龙。背屏上部残留两身飞天。

飞天。

左胁侍头带冠,颈佩项圈,下着长裙。

北齐,圆雕立像,汉白玉质。头残缺,颈佩贴金连珠项圈,下垂一兽头。璎珞自右肩垂下,经左手提拿转过身后,下着长裙。左腕戴臂钏,跣足立于绿色莲台上。

贴金彩绘石雕菩萨立像,北齐(550-577)。汉白玉质,菩萨头残佚,颈佩贴金项饰,饰璎珞、帔帛,下身着长裙。

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北齐。佛像内着僧祗支,外着露胸通肩式红色袈裟。身前饰双排U形平滑凸棱状衣纹。


东魏,贴金彩绘石雕三尊像。主尊螺发高髻,面相方圆。内着僧祗支,外覆双领下垂式袈裟,饰头光和身光。

右胁侍饰璎珞。

左胁侍宝缯垂肩,颈佩项圈,身着天衣。

背屏上部为一华丽的单层侧面塔,两侧环绕飞天八身,四身托塔,二身舞蹈,二身奏乐。

主尊螺发高髻,面相方圆。

尼智明石雕三尊像,东魏天平三年(536)。为高浮雕背屏式三尊像,石灰石质。

主尊波发高髻,杏眼长目,嘴角含笑。

贴金彩绘石雕菩萨立像,东魏(534-550)。

圆雕立像,石灰石质。菩萨头戴贴金宝冠,宝缯下垂至肩,黑发顺肩而下。双臂缺失,颈佩贴金项饰,饰帔帛、璎珞,着百褶长裙,腰间束带打结,长裙曳地。跣足立于莲花台上。

彩绘石雕佛立像,东魏。高浮雕背屏式造像。佛外着双领下垂式红色袈裟,手施无畏、与愿印。面相丰满,衣纹飘逸。

邢长振石雕三尊像,东魏天平三年(536)。为高浮雕背屏式三尊像,石灰石质。主尊头残,身覆露胸通肩式袈裟,内露僧祗支,跣足立于莲台上。右胁侍菩萨头戴冠,左胁侍头残。三尊像身后是巨大的舟形背光,顶尖残缺。

右胁侍菩萨头戴冠。

背光上部正中为一亭阁式塔,两侧各有托塔飞天和伎乐天。

彩绘菩萨立像,东魏。圆雕立像,石灰石质。体态匀称,宝冠残,宝缯下垂至肩,黑发顺肩而下。在肩部饰两个贴金圆形物。

贴金彩绘石雕菩萨立像,东魏。头戴高冠,宝缯垂至双肩,下饰圆形物。着长裙,帛带宽长,跣足立于莲台上。

贴金彩绘石雕三尊像,东魏-北齐。

胁侍菩萨。

伎乐天。

东魏-北齐,贴金彩绘石雕三尊像。主尊与两胁侍间雕两飞龙。背屏上部残留两身飞天。

飞天。

左胁侍头带冠,颈佩项圈,下着长裙。

北齐,圆雕立像,汉白玉质。头残缺,颈佩贴金连珠项圈,下垂一兽头。璎珞自右肩垂下,经左手提拿转过身后,下着长裙。左腕戴臂钏,跣足立于绿色莲台上。

贴金彩绘石雕菩萨立像,北齐(550-577)。汉白玉质,菩萨头残佚,颈佩贴金项饰,饰璎珞、帔帛,下身着长裙。

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北齐。佛像内着僧祗支,外着露胸通肩式红色袈裟。身前饰双排U形平滑凸棱状衣纹。

北齐,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螺发微凸,面相长圆。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身前饰双排U形平滑的凸棱状衣纹。

北齐,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

北齐,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

北齐,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

北齐,石雕菩萨头像。

北齐,彩绘石雕菩萨头像。

北齐,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

北齐,石雕菩萨立像。


北齐,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佛像螺发低缠,面部丰满圆润,外着露胸通肩式红色袈裟。

北齐,贴金彩绘石雕菩萨立像。

北齐,彩绘汉白玉佛立像。螺发低缓,面相丰满,外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胸部稍平坦,细腰,小腹略凸。

北齐,彩绘石雕佛立像。外着露胸通肩式袈裟,表面无衣纹。

北齐,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

北齐,彩绘石雕背屏式造像局部。

托塔飞天、伎乐天。

菩萨。

彩绘石雕佛立像,北齐。佛像螺发低缓,面相圆润,双目微垂,鼻梁高直,外穿双领下垂式袈裟,衣纹为双阴线刻。

彩绘石雕佛立像,北齐。外着通肩式袈裟。

北齐,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

北齐,贴金彩绘思惟菩萨像。面相圆润,戴贴金彩绘头冠,袒上身,颈佩项圈,着红色披帛。下身着束腰长裙,半跏趺坐于束腰座上,座下雕刻有一飞龙,口吐莲叶、莲蕾,菩萨左脚踩莲蕾上。

北齐,贴金彩绘石雕佛立像。

北齐彩绘石雕佛坐像。

北齐-隋,贴金彩绘石雕菩萨立像。

头部。

背部璎珞。

侧面。


佛像头残佚,内传僧祗支,外着双领下垂式红色袈裟,表面饰阶梯式勾线衣纹。

唐,花岗岩佛坐像。覆钩钮式袈裟,善跏趺坐于方形亚腰台座,双足各踏一朵仰莲,台座两侧各雕有一身天王托扛台座。
青州博物馆给人留下深刻的映象,龙兴寺出土的佛像已经奠定了独特的青州风格,又加以其它不同历史时期的珍贵文物的佐证,更加令人难忘。
前一篇:「青州」万年桥
后一篇:「青州」范公亭公园——好大一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