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黄帝故里

标签:
黄帝故里新郑杂谈 |
分类: 大河上下 |

据考证,河南新郑古为有熊氏之国,轩辕黄帝降于轩辕之丘,定都于有熊,汉代在新郑北关轩辕丘前建有轩辕故里祠。由此,新郑被誉为黄帝故里,也是黄帝时代的都城。远古时期的人和事,大多源于传说,事实难以厘清,只能搁置争议,存异求同。

轩辕广场,中间立一大鼎,现在更名为中华姓氏广场,广场地板上刻满中华4600多个姓氏,并有抽象的祥云纹路散布广场之中。

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出现汉阙。汉阙为蜂腰型子母阙,母阙为重楼,高16米,阙两楼间距18米。

黄帝故里景区分姓氏广场、故里祠区、拜祖广场三大部分,中轴对称,体现庄严崇高的传统庙坛建筑特点。

南朱雀浮雕,刻于阙身。

四柱石坊是轩辕庙的新建前导建筑。横枋上刻:轩辕黄帝。立柱刻对联:功开天地奠华夏鸿基九洲苗裔光寰宇,道启洪荒创文明社会万国衣冠拜冕旒。

依溱洧具茨起金龙人文华夏,濒颖淮有熊降黄帝天化神州。这里的具茨指具茨山,现已更名为始祖山。

四柱牌坊后,走过轩辕桥,便来到黄帝故里祠。祠堂前广场两侧,安置不少汉白玉碑,皆是近年拜祖大典和改扩建的纪念碑。

其中一块石碑,是当代书法家范曾撰文并书丹的《黄帝赋》,颇为醒目。

碑首:黄帝赋。

祠堂是景区中最为有年代感的核心建筑。始建于汉,明清

祠前庭,门前立一对石熊。

横匾上的“黄帝故里”四字有龙马气象,显然是毛主席手笔。两旁楹联叹道:华夏龙根荫前裕后,人文始祖耀古烁今。

陈云题词:炎黄子孙,不忘始祖。

经过前庭,后面即是正殿,和东西配殿合围成相对封闭的庭院,院中两棵绿树婆娑,为古朴的氛围增添了生机和活力。

配殿山墙上嵌几方老碑,大多皆是清朝重修募化的功德碑。

大清嘉庆十二年岁次丁卯七月,重修灵官殿碑记。

大清咸丰六年十月吉日,重修大殿暨周围垣墙记。

正殿横匾悬挂:文明始祖,抱柱对联:祖恩如日月经天光辉六合,帝德似江河纬地泽惠千秋。

正殿面阔五间,前有卷棚,后为硬山顶。卷棚抱厦后悬匾:中华圣地。

正殿中央供奉黄帝像,上面悬挂横匾书:人文初祖。四周墙壁彩绘生动地展现了黄帝一生的功绩。
前一篇:「新郑」凤台寺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