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写道:“一座城市需要一个特别的日子,它具有刻骨铭心的意义。它是一个坐标、一个转折点,它能凝聚民心,激发民气,从而为这座城市不断注入生命的活力。对于安庆,这个日子就是1938年6月12日。”
石碑后的土堆是当年圣保罗中学的防空洞。

再向东行,是一座传统的合院式建筑,灰瓦灰墙,凝重庄严,石库门匾嵌匾,上书:安庆第二中学校史馆、徐锡麟起义纪念馆。

硬山屋顶。砖墙一眠一斗,应是空心墙,已不多见。

花园中间立徐锡麟头像。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七月,安徽巡抚恩铭(满族人)在省城安庆百花亭楝树湾创办“安徽巡警学堂”,为组建不久的全省各级警察机关培训骨干,故又称警官学堂。1907年7月6日,学堂会办、光复会领袖徐锡麟借毕业典礼之机,枪杀恩铭,率众举行反清起义。学堂随即停办。1908年安徽提学使沈曾植在其旧址创办“安徽官立中等工业学堂”,1911年工业学堂停办。其后,安徽省立第一女师(后为第一女中)在此建立。抗战胜利后,省立安庆女中于此恢复办学。建国后,学校沿革为安庆市女子中学,1956年与一墙之隔的安庆市第三初中(前身是圣保罗中学)合并,成立安庆市第二中学。
由此可知,安庆二中的前身分为二枝,一为圣保罗中学,二为安庆巡警学堂。分别留下一座建筑实证,也许是为了让后生晚辈不忘过往来路。

校友捐赠的巨石上刻道:百年树人、百年学范。
安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徐锡麟安庆起义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