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亭位于另一角,正处加固修缮之中。
墙身的青砖皆被编号,修缮工作看起来专业而科学。

山门之后是玉皇阁。

玉皇阁形制与山门类似,比山门略大。青砖外墙,底层宽大,外部石阶上二层。二层收窄,四周形成回廊。二层屋顶也做成类似山花蕉叶的形状。
门头嵌石匾:玉皇阁。

中间券门两侧的墙体区别于其它部位,以灰砖砌筑,颇为醒目。

翠屏山多佛塔碑记,对宝塔的胜状进行了生动的描述:今观古塔,西望黄河之水,东眺秦岳风云,四面层峦叠嶂,八方游客登临。尤在初夏,玫瑰绽放,姹紫嫣红,景象壮美。仰观古塔参天,俯看山花烂漫,令人自净其意,念花开见佛悟无生。
首层为十字相交的券洞。

登上玉皇阁二层露台,看到多佛塔。在清代以前,多佛塔是翠屏山上的唯一建筑。宝峰寺虽然在始建于唐代,比多佛塔晚约120年,但它本来是在山下,不在山顶。直到清朝,在山顶上首先建起玉皇阁,以后陆续建起其它建筑,逐渐形成包含多佛塔在内的宝峰院建筑群,成为佛道共处的道教场所。

玉皇阁二层,供奉玉皇大帝。
屋顶为草席盖顶,木梁架。

向前望见山门。

二层四周皆有平台,边角没有护栏。

远观多佛塔,可见铁制葫芦塔刹。

玉皇阁正前平台最为逼仄。

多佛塔身坐佛。

神态各异,面部雍容,背后饰佛光唐草,具有鲜明的唐代风格。
砖体已历经千年,略显疏脆,现在注浆加固,延年益寿。

首层石雕佛像最大,均高1.1米,肩宽0.6米,佛身同饰有浮雕图案的底座联为一体。

正襟危坐,造型优美。

结跏趺坐,胸部饰以莲花。

翠屏山多佛塔,矗立在宝峰院西侧。

离开翠屏山,多佛塔依然屹立在山巅。在绵延起伏的乐章里,塔如一首乐曲的高潮。

广袤的原野是它的和声,苍茫的大地为它的幕布。

山色有无之中,卷积齐鲁大地的烟尘。

这是一片有厚重历史的地方,风中弥漫着灿烂的文明。

苍茫古道,述说着古老的故事。

以路开始,以路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