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诚意侯
诚意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074
  • 关注人气:1,1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2019-06-04 08:43:03)
标签:

耦园

沈秉成

严永华

分类: 人文荟萃鱼米之乡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耦园位于姑苏老城的小新桥巷,不隐山林,隐于市朝。原是清顺治年间保宁知府陆锦所筑,取名“涉园”,咸丰年间毁于兵燹。同治十三年(1874),任苏淞太道道台的湖州人沈秉成,因进谏被罢官,归隐寓居苏州,购得娄门陆锦所筑“涉园”旧址,扩建增筑成耦园。耦园,寓意夫妇偕隐双栖,啸吟终老。同时,园林的设计也是一宅二园,住宅居中,东西分置假山。在耦园,沈秉成和他的第三任妻子、才女严永华一起生活到光绪十年(1884)。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耦园,现为2001年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粉墙黛瓦,石板铺地,面迎河埠。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整个耦园坐北朝南,中间偏西有一棵清晰的南北向轴线,前后四进建筑分别是门厅、偕隐双山、载酒堂、楼厅。其余的建筑就自由而散漫,由园路随机而意味深长地联缀起来。西路有湖石假山,东路有黄石假山,这便是一宅二园的由来。【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门厅北面出口处,是平泉小隐门楼,高约5米,宽约3米,厚约0.6米,东西两侧是黛瓦盖顶的封火墙。衣架锦式门楼,单檐纹头脊,上下枋处较简单,只作简单的纹头饰,中枋砖额书有楷书大字“平泉小隐”。砖额两侧兜处分别饰有“山石牡丹凤凰”和“山峦祥云孔雀”的半透雕图案。砖雕门楼下为向北开启的黑漆大门两扇,为门厅通向第二进门户。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门厅之后轿厅。【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轿厅正堂悬匾“偕隐双山”。步柱楹联咏道:逍遥于城市之外,仿佛乎山水之间。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屋架为圆料四界梁前后接单步。
       园主沈秉成仕途多舛,家庭生活也颇为坎坷,二任妻子先后早逝,遂归隐耦园。偕隐双山取意于沈秉成第三任妻子、也是耦园的女主人严永华的诗句。严永华是位才女,轿厅的墙壁上挂满了她的诗作,偕隐双山源自她的句子“偕隐双山间,一廛差可托”。【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门楼位于载酒堂南院落,轿厅北面出口处,高约6米,宽约3米,厚约0.6米,东西两侧是黛瓦盖顶的封火墙。牌科门楼,硬山顶,顶部为哺鸡脊,屋檐下面为砖雕方形椽两层,至瓦楞前之滴水处。其下部为六朵一斗三升的斗拱托住上面之桁条,斗拱下面之上枋处除中间和两端有精细头式浮雕外,余均素面无饰。上枋下面有雕刻精细之砖雕回纹挂落,上枋东西两端饰倒挂砖柱花篮头。上枋之下砖额书有篆书大字“厚德载福”,砖额东西两侧兜肚处只雕一抹角矩形方框。下枋除东西两端处刻有回纹装饰外也是素面无饰。下枋下即为水磨方砖砌筑的两侧砖墩和中央两扇黑漆板门。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三进大厅是载酒堂。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廊道侧墙门洞上题横匾:载酒。此门通往东园,那里可宴乐赏景雅聚。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扁料内四界前接轩梁。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鹤胫轩。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问字”。此字题在西门门楣,也许西园可静修著述读书。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鹤胫一枝香轩。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扁料内四界前接鹤胫轩。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山雾云、抱梁云。【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山雾云、抱梁云是江南古建筑中的颇具特色的部件。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太师壁上横匾题:载酒堂。步柱上一副对联为:左壁观图右壁观史,西涧种柳东涧种松。画幅旁的对联是:东园载酒西园醉,南陌寻花北陌归。【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载酒堂侧面抱厦。【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载酒堂后,即是二层楼厅,自成一院,这里是家人居住私密之所。【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诗酒联欢,琴瑟和鸣。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砖雕上,刻画各式人间故事,悲欢离合。诗酒联欢,结字瘦长,点画硬挺直率,清峻超迈。位于楼厅南院落,载酒堂北面出口处,高约6米,宽约3米,厚约0.8米,东西两侧是黛瓦盖顶的封火墙。牌科门楼,硬山顶,顶部为哺鸡脊,屋檐下面为砖雕方形檐椽两层,至瓦楞前之滴水处。其下部为六朵一斗三升的斗拱托住上面之桁条,斗拱间砖面饰浮雕花卉五幅。斗拱下面之上枋处为深雕山林人物画五幅,每幅场景都为天然山林,有人物二至四五人不等,似为相送、相别或相遇之场景。上枋东西两端饰倒挂砖柱花篮头,雕狮子滚绣球。中枋整体以回纹浮雕环绕,砖额处以祥云纹围护,中书楷体大字“诗酒联欢”,东西两侧兜肚处各有一幅深雕作品,内容是以花树围绕的楼阁中两人对饮的场景,其中的楼阁,一为敞开,一有半窗掩映,楼上为一人骑马而来且有童仆恭迎的场面,似为诗酒酬客、联合欢悦之场景。下枋处为深雕人物画五幅,以花树山石为主要背景,人物或行或坐,似在对饮作诗,栩栩如生。此门楼砖雕画亦说明园主追求向往之诗酒生活。【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楼厅前面皆置长窗,安静闲适笃定。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木栏上雕双鱼相濡以沫的画面。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琐春门,通往西院。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洛神赋》,大德四年子昂书。这是赵孟頫手书曹植传世之作《洛神赋》。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墙边掇小山。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藏书楼在西园,亦为二层。它其实和楼厅连贯一气,为走马楼形制。虽然曲折蜿蜒,却终为一体。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湖石堆筑几处花台,颇有气脉相通之意。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园冶》作者计成对太湖石的评价是:性坚而润,有嵌空、穿眼、婉转、险怪势。此处湖山“皱、漏、瘦、透”,满足了文人的幻想。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榻。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室内几椅、挂屏。【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织帘老屋。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织帘老屋是西园的主堂,园主沈秉成取意南朝沈驎士织帘诵书,笃学守志,终身不仕之气节,遂以织帘老屋作为书房的名称。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织帘高士传家法,卜筑平泉负令名。“涧道余寒历冰雪,洞口经春长薜萝。”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织帘老屋,何绍基。【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脊檩下次间各有挂落以便出入。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织帘老屋南院,堆湖石假山,围出花台,逐渐高起。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峰。【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山上有云墙,令人颇有意外之感,似乎神来之笔,相当难得。其实,它是六十年前居民为防相互干扰而建,虽然阻断了山势,却又营造出奇异之境,浑然不知身之所至。不经意间,不知所云。【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山下有石洞,可穿行。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奇峰绝嶂,累累乎墙外。【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湖石假山。【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鹤寿亭,卷棚歇山顶。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亭前立奇石,仿佛假山的余脉。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鹤寿亭内景。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由载酒堂向东,就来到东园,首先是“无俗韵轩”,无俗韵轩系吾国最后一位秀才苏局仙的手笔。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无俗韵轩的轩名,正是取自陶渊明诗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句意。【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无俗韵轩前有一座院落,主、从、次三尊太湖石依序布置。【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东园墙上,刻着严永华的诗句:耦园住佳耦,城曲筑诗城。横披是:枕波双隐。归隐林泉的岩穴生活,双宿双飞,想必令人刻骨铭心。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三折桥架在水塘上,通往吾爱亭。【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吾爱亭。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实墙中有花漏窗,虚实相间。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吾爱亭取陶渊明“吾以爱吾庐”诗意,表达园主超脱名利、退隐山林的志向。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玻璃窗的运用让光影时现。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花墙洞。【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东园里的黄石假山,素有盛名。为涉园遗物,传为造园名家张南阳所作。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西望黄石假山。【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黄石以横向对垒,形成水平方向的曲线延展,山势东高西低,西部形成一山谷。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山石荦确行径微。【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黄石假山在中间有一谷道,两侧削壁如悬崖,名“邃谷”。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山环水绕,恍如虎踞龙盘。山势呈现悬崖绝壁,此种叠山称为“斧劈法”。【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大石数排,似自然风化剥裂,险峻苍劲。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水塘南置一座水榭,为“山水间”。卷棚歇山顶,周以回廊,檐柱对联写道:佳耦配当年林下清风绝尘俗,名园添胜概门前流水枕轩楹。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歇山山墙浮雕松鹤延年。【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山水间南侧,大型杞梓木“岁寒三友”落地罩,圆雕、透雕,刀法浑厚、笔力仓健,与醉翁之豪情、寄山水之逸趣融为一体,是耦园的镇园之宝。【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松叶的棱角刻画得细致入微。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枝干的皱皮瘦劲逼真。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西边刻竹。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虚檐外,萧萧竹。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松树边,梅花开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山水间,四周回廊。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落地罩内,悬“山水间”匾。【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山墙上,嵌拐子龙漏窗。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山水间之南是便静宦、魁星阁。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魁星阁。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便静宦。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便静宦为悟道清修之所。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室内陈设。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雀宿檐。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墙壁之上,有一段耦园佳话,园主沈秉成、严永华夫妇的联吟诗,被镌刻在这里。碑中的“仲复”是沈秉成的字,“少蓝”是严永华的字,附在各自作诗的后面。“支窗独树春光锁,环砌微波晓涨生。”,“鹊噪晴枝傍绮栊,东风吹放小桃红”,“垂柳阴中一苇杭,篷窗瑟瑟水风凉。横塘西曲閒鸥少,输与冰莲十里香”,“西湖幽绝处,人迹罕经行。古木四围合,野禽三两声。”优美、清新、幽雅,满蕴着爱和温暖。【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廊道必不可少。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迤逦北行,步移景异。木格挂落有如优雅古典的长裙曳地,守望着满目池园。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望月亭位于水塘东北,为园中赏月佳地。【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水塘北,即是二层主厅,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主厅二层,中间三间下为城曲草堂,上为补读旧书楼;东侧曲尺伸出的部分,首层是还研斋,上层是双照楼。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室内古色古香,木隔断上挂着太湖石屏,柱间用圆形落地罩。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还研斋。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闲中觅伴书为上,身外无求睡最安。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绦环板。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绦环板。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绦环板。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绦环板。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绦环板。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双照楼是二层,三面置窗,因日月光照皆可入楼,故名双照。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室内陈设气度不凡。【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城曲草堂。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开门看雨一片蕉声,卧石听涛满衫松色。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书法条幅,皆是弥足珍贵的珍品。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储香馆。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储香馆喻储木樨香,实质储“夺魁折桂之栋梁”之才。【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樨廊”,因廊外伴植木樨林。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过樨廊是藤花舫,系耦园前身涉园旧迹,舫南植紫藤,故以藤名舫。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藤花舫。【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围而不密。【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花墙洞采用西洋形制,圆轮漏窗。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城市山林。
【苏州】耦园——归隐与爱
       光绪十年,光绪任命赋闲多年的沈秉成在危难之机为京兆尹。初冬的微霜清晨,严永华送丈夫登上了北上的客船。依依不舍的严永华把一首《外子侨吴十年矣甲申冬以京兆诏起感述》赠给丈夫,诗中并没有多少儿女情长,“要令襦袴遍拊循,庶几桴鼓少衰息”,叮咛嘱托丈夫上任初始就要救灾济民;女诗人家国天下跃然纸上。
       自沈秉成任京兆尹之后,夫妇俩聚少离多,转眼到了光绪十七年,朝廷因沈秉成在安微巡抚任上官声甚好,特升任为两江总督。圣旨到时,本应欢庆,可命运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就在当天,晚清杰出的女诗人、画家严永华撒手人寰,离开了她的爱侣沈秉成,也永远离开了他们共的爱巢耦园。
       不久,孑然一身的沈秉成辞官回到耦园。樨廊旁的金桂花开花落一年又一年,馥香如故,物是人非。光绪二十一年,在严永华去世四年之后,沈秉成在耦园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历程,弥留之际,他嘱托家人把他葬在严永华身边;生而同园,死而同穴,为这段姑苏园林里的美丽爱情画上了最后的句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