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节孝坊全景。
西牌坊为父子总督坊,和东牌坊皆高9.5米,宽8.5米。

东立面单额枋雕刻“双龙戏珠”、龙门坊雕刻“戚家军凯旋图”、小额枋雕刻“狮子绣球”。正间枋额阴刻楷书两行,上为“诰赠骠骑将军护国都指挥使前总督山东备倭戚景通”,下为“镇守浙福江广郴桂总兵都督同知前总督备倭戚继光”。
圣旨牌刻:“恩光”,说明此坊为自筹资金而建。四朵莲瓣之上横匾:“父子总督”,表彰戚氏父子同为备倭总督的功勋。

次间刻凤凰、麒麟。

柱头伸出一对龙头,与东牌坊的阴柔之美形成对照,彰显了父子总督坊的雄壮之气。

柱础、抱鼓石与东牌坊有异曲同工之妙,石柱为抹角方柱。

高浮雕技艺精湛,场面逼真,呼之欲出。

尤其是戚家军凯旋的场景,雕刻得栩栩如生,令人振奋,胆气益壮。

西立面。

单额枋雕刻“凤凰牡丹”、龙门坊雕刻“鱼龙云海”、小额枋雕刻“麒麟”。
凤凰牡丹与鱼龙云海。
次间刻凤凰、仙人。

仙人或乘龙,或骑鱼,优哉游哉。

有如此精美的明代石牌坊,国保碑是应有题中之义。戚家牌坊是老牌第四批国保单位,如今归入“蓬莱水城及蓬莱阁”名下。而“戚继光祠堂及戚继光墓”则是新晋的第七批国保,建筑艺术价值不可同日而语。
东为书房。

西为休息室。戚继光出身将门世家,幼承庭训,前有严父指教,后有良师督导。一生笔耕不辍,手不释卷。

三进为悠憩堂,是戚继光及其家人的起居之地。
悠憩堂横匾。

住宅之后,是带有池塘的后花园,有假山长廊,亭阁树木,颇为幽静。

池塘北为一排罩房。

望云楼位于池塘西北,凡二层。建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为戚继光晚年回归故乡后所建,是戚继光和朋友登高赏月、观赏风景之地。
望云楼远景。

再往西就是戚继光家祠所在。面阔三间,前有走廊,是平凡朴素的阴阳瓦硬山顶砖房。祠堂全名“戚武毅公祠”,武毅是他死后的谥号。祠堂也称表功祠,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为戚继光逝世四十多年后,朝廷为表彰戚继光的功绩敕建。那时国难思良将,大明朝已是风雨飘摇,命悬一线。朝廷深切体会到一将难求之痛,只得将一腔恨冤,寄托在前朝猛士的身上。
楹联“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是郁达夫所书。
清人河间纪煐迴《谒武莊公祠》嵌刻于墙上。这里的武莊公也是戚继光。根据有关史书,《山东通志》、《登州府志》、《蓬莱县志》皆言戚继光谥号“武莊”。“韬钤虎豹阵鸳鸯,腹有雄兵百万藏。一片石西坚垒在,三神山畔古祠荒。绯袍异代瞻遗像,宝剑当年赐尚方。日暮备倭城上望,余威犹靖海波扬。”
这诗绝非一般的应景诗,作者对戚继光犹为崇敬,且非常深入地学习钻研了戚继光的书籍和平生事迹。《韬钤深处》是戚继光的名诗,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即是其中的句子。鸳鸯阵是戚继光使用训练过的兵阵。一片石之战言吴三桂与李自成在山海关的那场大决战,三神山当指蓬莱海上三山。绯袍是官服,尚方宝剑是万历皇帝特赐给戚继光的。备倭城是蓬莱水城的别称,海波扬又暗合戚继光的“但愿海波平”诗句。此诗堪为吊祭戚继光的佳作。
龛内供奉戚继光官服坐像。

1934年冯玉祥来蓬莱时致联,上联为“先哲捍宗邦民族光荣垂万世”,下联是“后生驱劲敌愚忱惨淡继前贤”。1987年沈鹏书。
“忠”、“孝”二碑,为文天祥手迹,碑背面分别镌有戚景通忠孝碑跋。二碑皆毁于1960年代,现碑是1986年重立。

戚继光祠堂全景。

“清勅旌王”。
孟诸书屋是戚继光晚年读书写作、整理诗文的地方。戚继光晚年自号:孟诸。
孝思堂,系戚继光晚年亲自督建的祠堂。

石刻:翠竹。
石刻:苍松。皆是不畏霜雪,凌寒挺拔的象征。

明故昭武将军都指挥佥事戚公配淑人张氏王氏同葬墓志铭,为戚景通及其夫人墓志铭复制件。
鼓楼位于戚继光故里东北,正南是曾经的蓬莱老城,如今已显得寥落。

沿街门面大多有些历史,挂上文保记号。只是再也没有当年车马辐辏的景象。

如果推开沿街的板门,走进曾经的深宅大院,情形又是一番凄凉颓废。屋已残败,木已糟朽。

“陋室空堂,曾是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蜘蛛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人世轮回,也许在这里能体会无奈的滋味。
鼓楼为新建于原址,终是一种实物形象,供人缅怀。

失去的终将失去,完璧归赵是千年的梦想,新旧交替是亘古轮回。只是,须要用一种恬淡的心情,让回忆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