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中的亭三面用砖墙围砌,中心处置龛室,供奉三位先人,中间是治水的大禹,手握铁铲;左边手执斧子的是负责设计建造彩虹桥的民间桥梁工匠大师胡永班;右边手托钵盂的是为建造彩虹桥出家化缘筹款的和尚,募化僧人胡济祥。
上面横匾题词:长桥卧波。龛室两旁对联是: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此联正是彩虹桥名字的出处。前面金柱上的楹联题道:一心为公三次过门不入,万代犹颂九年治水有功。显然这是歌颂远古大禹治水的事迹。
大禹、胡永班、胡济祥。胡永班相当于现在的设计负责人兼施工负责人,胡济祥则相当于现在的投资方,只不过他的资金不是轻松的银行转账,而是全部来自辛苦的化缘。感谢这座龛笼,记录下为彩虹桥做出贡献的人。

墙身葫芦形洞口。

亭基本建在桥墩上,进深较大,沿边设置可以休息的长椅。

游人在这里祭拜感念先人,又可憩息片刻,浏览四周风物。
从亭上俯视桥墩船尖,青石磊磊,坚如泰山,又如劈浪而行。

桥的下游,新建的风情场所。水车磨坊,游人可乘坐木筏,顺流欣赏夹岸风光。

彩虹桥。

彩虹桥。这样的画面使人想起杜牧在《阿房宫赋》里的句子: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彩虹桥如蜿蜒的巨龙,如向晚的彩虹,横跨大河之上。桥影倒映水中,掀起涟漪。

桥墩上是亭,桥墩间为廊。

朴实无华,浑然天成。

桥墩给人以安全感,稳如磐石。桥身的木结构则轻盈欲飞。

桥墩间以横木承重,上铺木板,两端支柱,再施屋檐。成就遮风避雨的廊桥。

清华桥为南北向,出口处地势下沉,须踏上数十级台阶。

桥北是绵延青山,山间隐一佛寺。

佛寺名为彩云寺。始建于宋代,应是早于彩虹桥。这里就是出资捐建彩虹桥的胡济祥大师出家的地方。

据记载,殿内至今保存着康熙三十年的石刻碑。侧殿前的碑是功德碑,上书“为善最乐”。

侧殿内供奉观音菩萨。

主殿内供奉绿檀雕刻的释迦牟尼涅槃像,是镇寺之宝。整个寺院呈现出典型的徽派风格,白墙黑瓦。

彩虹桥北面。

走到水车的位置,可以看见彩虹桥的背面,长桥逶迤。

清波荡起涟漪,风光娇媚。

磴步桥,勇敢的人可以从这里过河。磴步也有拦截水流的功能,落差使得波平如镜的水面突然波涛汹涌。
水流急湍,竹树环合。
彩虹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