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塔。
新建之天妃妈祖庙。

郑和手握航海图,身着官服,眺望远方,气度不凡。

这处复原的水闸门,曾与长江想通,郑和的船队当年就是通过这里驶入长江,拥抱大洋。

郑和铜像全景。

郑和航海路线图跌水浮雕。

汉白玉浮雕使节墙,雕刻了明成祖朱棣诏明郑和出使时的场景;以及郑和所经国家,当地国王出来迎接郑和的盛大欢迎仪式的场景。

浮雕细部。

跌水墙高4.2米,采用宝船当年排水的意念而建,墙面和上端的每个龙头向外喷水,可以想象出当年郑和船队在惊涛骇浪中的壮观场面。
大型书法作品《海魂颂》。
108块字画青铜碑刻,反映七下西洋所经地区风土人情。此图描摹的是东方的圣城麦加,当年称为天方国。郑和船队途经此地,传播王道,受到热烈欢迎。

卜刺哇国,就是今日的非洲索马里境内,是个拥有异兽异香的地方。也是郑和所经之地。

郑和下西洋活动中最重要的五块纪念复制品被陈列于此。为下关天妃宫碑、太仓浏河镇碑、福建长乐碑、印度古里纪念碑、斯里兰卡锡兰山古碑。

古《航海图》、《牵星图》。展示了郑和七下西洋的时间和所经过国家。

图这是20095年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政府所立的“中国从这里走向世界”碑文。

以宝船模型为基座,竖立桅杆。

四作塘又名文家大塘。塘内曾挖掘出诸多文物,如铁锚、铜锚、桅杆、绞关木。据记载,此塘内仍有船型,有待考古发掘。

塘边还竖立一块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碑,典雅的正体字,雅驯的隶书。龙江宝船厂遗址在1985年入选市保,2002年当选省保,2006年被公布为国保,实现了文保级别三连跳。在最终的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名单上,龙江宝船厂的“宝”被悄悄拿下,这其实是更加准确。因为龙江不仅仅生产宝船,还有马船、粮船、座船、战船、水船。
郑和及其船队七下西洋,让中华的黄色文明走向海洋,是吾国为数不多的超前轶后之举,可谓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