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2016-09-29 08:48:45)
标签:

太白楼

新安碑园

歙县博物馆

歙砚

分类: 白墙黑瓦与古道颜色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歙县太白楼位于太平桥西南堍,紧挨歙县博物馆。相传这里原是一个酒肆,唐代诗仙李白来歙访隐士许宣平不遇,曾在这里饮酒,后人为纪念李白,特将酒肆改名为“太白楼”。
    前部为重檐歇山顶,中间三跨凸出,中心本为大门,应该是为了分流游客,避免交通流线受堵,改到博物馆内,从山面侧出。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太白楼侧面,马头墙和翘角飞檐相得益彰,这是二层二进院一天井的传统式样。始建于唐初隋末,现存房屋乃明清所重建。【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太白楼侧面,与博物馆前院共享。时为早晨,小雨淅沥,优雅宁静。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侧面墙壁贴牌:歙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白楼,歙县人民政府公布。时为2006年6月7日。门为拱门,门头双钩楷书:六水回澜。门下两侧是一对倒爬狮,应该是黟县青的石料,被时光打磨得泛起黑光。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进入楼内,左手旁是一块石碑,和太白无关,却是万历辛卯年重修河西太平桥碑。想必早前立在太平桥头,久遭风雨侵蚀之苦,好心人将它移至太白楼内,也是缘分。【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前厅,现为小卖部。五开间,前后用三柱。【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前厅在后墙明间辟门至天井。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天井是徽派建筑的眼睛。四水归堂,则是美好的意像。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正厅,面阔五间,明间较大,正中横匾题:长天一勺。外檐柱上的对联是:四壁云山开醉眼,一楼风月话诗仙。【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正厅梁架。【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正厅青石墁地,正中定心石,确实房屋正位。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楼为二层,天井显得深幽,雨丝落下,划出根根银线。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上楼梯设置在天井尽间,透光极好,视线清晰。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堂上有李白大幅画像。题款引用李太白诗意:槛外一条溪,几回酒碎月。这首诗是李白来歙县寻访许宣平不遇,却流连于徽州山水所作。画中明月高悬天外,诗人陶醉于徽州山水之中。从图中,清晰可见练江上的古歙三桥和山脚的长庆寺塔。
    据北宋《太平广记》记载,李白在洛阳一家馆舍的墙上读得一首歙人许宣平写的诗:“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颠。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李白读罢,击掌惊呼:“此仙人诗也”。遂来歙访许宣平,几经周折,却与许翁失之交臂。因为许宣平是仙人,当然不能得见。但李白在歙县的山水中依然获得慰藉,他饮酒赏月之地,就是现在的太白楼。他为歙县赋《兴唐寺》诗一首:“天台国清寺,天下称四绝。我来举唐游,于中更无别。枿木划断云,高峯顶积雪。槛外一条溪,几回流碎月。”流誉至今。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车马画像砖,上有飞鸟。画面古朴洗练。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李青莲全集,乾隆甲申岁校刊。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夔鱼脊饰,布瓦覆顶。【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全国各地有多处太白楼,皆有典故。歙县的太白楼,荣列其中,记载了诗仙的一段佳话,永为后世传颂。【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歙县博物馆的山门是牌坊式,字板上题绿色篆字:新安碑园。说明歙县博物馆是以新安碑园为主体,依傍太白楼,凿园建屋,拓展空间,收集文物,成为博物馆。相比于邻县新建之绩溪博物馆,确乎简朴不少。歙县本是徽州府城所在,规模在一府六县中为绝对翘楚,随着徽州地名的抹去,府城似乎也不再被看重,何其悲乎!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太白楼、新安碑园导览图。太白楼在山下,博物馆是山林建构。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歙县博物馆里的真品是新安碑园,它是1986年公布的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循石阶逐级而上,回看山下,太白楼别是一番景象。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山中天城门,是砖石砌筑的堡墙,圆拱门前立石碑,碑面刻颜真卿的绝笔:山中天。传说是颜真卿被缚后的绝笔,全国各地广为流传,徽州也常见此字,以此为荣。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山中天下是黑黝黝的龟趺座,这碑想必也有些年头。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白墙黑脊的内八字山门,门前是一对相望的石狮。门框麻石装点,门檐砖雕细刻。门楣题字:古墨衍芬。这里就是碑园所在。【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新安碑园共收藏、陈列历代碑刻和名帖刻石200余块。最为著名者是《馀清斋帖》和《清鉴堂帖》两套法帖,汇集了从晋到明各大家的珍品名件,一直为后代书法界所推崇。碑帖被安置在蜿蜒曲折的廊道壁上,随山势高低起落。
    《馀清斋帖》刻自明万历中期,所汇名帖原为明代吴国廷家藏。吴国廷是歙县南丰人,一生崇碑尚帖,收藏晋、唐名迹甚富。吴氏延聘当时书法家董其昌、陈继儒,对其所藏进行鉴定、评判,并由歙县名书画家杨明时双钩上石,将其所藏书法名件汇刻成帖,共有正篇六册,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八月上石;继篇二册,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六月上石。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清鉴堂帖》稍晚于《馀清斋帖》,由明代另一著名收藏家吴桢收藏并汇刻。吴桢,名周生,歙县莘墟人。他与董其昌、陈继儒是好友,其藏品也由董、陈两人鉴定、评跋。它收有从晋代到明代24位名家的31件作品,其中有东晋王羲之《澄清堂主帖》二卷,唐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怀素,来黄庭坚、米帝,元赵孟頫,历来为书法界所重视。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东晋书法家王右军十七帖,为唐人核定和双钩本,并有明初文学大家宋濂题跋,当为价值连城。【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此为歙县博物馆主厅,主要收藏书画、歙砚。二层楼阁,雅致幽静。【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徽州人杰地灵,文人墨客自不会少,馆内收藏有祖籍歙县的近代书画家黄宾虹秋山渔透设色山水中堂,清代仿王维雪霁图立轴,清代闵贞三老观鹤图中堂,清代韩铸设色山水中堂。
    馆内还收藏有明代陈嘉言梅花白头轴,以及安徽省现存年代最久的书画,宋代绢本水墨画翟院深雪山归猎图,可谓国之重器。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馆内专题介绍了古徽州独有的歙砚。砚为文房四宝之一,安徽是文房四宝的故乡。徽墨、歙砚,名闻遐迩。歙砚的原产地是婺源县,古徽州六县之一,现在已划至江西省上饶市管辖。古徽州四分五裂,实是造成文化继承的迷惘。
    明代蝉形凤尾银星歙砚,石质细腻,满布银星。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明代龙云戏珠长方形歙砚,砚池上方阳刻一珠,边有一龙昂首欲吐,砚面四周阳刻祥云图案。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宋代鳌鱼形歙砚,石质温润,线条流畅。鳌鱼呈卷尾状,雕刻精细,为宋代歙砚难得的上乘之作。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清代龙身圆池歙砚。堂琢成圆形,池成浅圆形。砚边盘龙纹,砚背三足,是为精品。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蝉形抄手长方砚,元代。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宋代抄手小方砚,砚堂刻成花瓶状,石质坚韧,浑朴大方,是宋代歙砚中之真品。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双狮如意图鱼肚白歙砚,清代。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椭圆形三足蝙蝠盘池砚,明代。砚台为椭圆形,砚面顶部阴刻花草纹,中下部依砚形刻凹槽。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天然形东坡石子金星砚,清代。砚池上部砚边依天然石子凿成乳钉状,砚堂平坦开阔,饰有金星、金晕,似山水画中的水流瀑布,为歙砚中难得之珍品。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清代魁罡独占歙砚,砚为长方形,堂池相连成一坡度,砚面两边刻魁罡纹,池上方刻魁罡星、云纹,质地细腻。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金晕式圆形歙砚,近代。【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砚台有歙砚、端砚、瓷砚、紫砂砚、砖砚等种类,各具特色。守宫两色端石砚,清代,产自端州,即今天的广东肇庆一带。【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清代宜兴三层长方形紫砂砚。上层为砚,池成梅花形,盒盖刻梅花几株;下层为盒,中间隔开,旁有一圆孔,内置印泥。【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葫芦形贺兰山石砚,清代。砚为葫芦形,上部为砚池,下为砚堂,较高。砚背有铭文。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馆内还收藏有几件大件铜器。明代铜钟造型敦实古朴,纹饰简洁,饰有兽纹、鸟纹、回纹等,并有四组螺旋乳钉,列于器物外壁。
【歙县】太白楼、新安碑园——歙县博物馆的母体
    明代三足铜鼎。双耳对立于口前,束颈鼓腹,三柱足,颈部为变异的兽面纹,腹部饰九瓣分体莲花纹。
    太白楼、新安碑园是歙县文化长河中的灿烂浪花,后世在此基础上建成歙县博物馆,向世人介绍宣扬,实是幸事。此地山环水抱,颇得徽州山水神韵,房前有亭,房后有院,漏窗花墙,处处有情,传统文化播洒其间,让人兴味盎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