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402113552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晋中】平遥惠济桥——古城唯一的飞梁
(2016-05-25 08:47:21)
标签:
惠济桥
平遥
清康熙
分类:
两山两圣人
从平遥古城的东门——亲翰门出来,一路向东,就来到惠济河。这里曾经水波粼粼,碧波荡漾。但至今日,吾人不断地掠夺自然,使生态恶化,水土流失。河边是僵冷的石护床,河底只剩下涓埃细流,着实让人心痛。不再有水草青荇,听不到寒蝉凄切,满目苍凉。
桥在吾国先人的眼里,是特别而有分量的。几乎每一座桥,都蕴藏着一段善行,一个让人感念的故事。修桥铺路,行善积德,桥是善良的化身。桥又沟通了人间的联系,化天堑为通途,有着实用价值。在建筑学上,桥最先的名字是“飞梁”,因此房屋上的“梁”是从桥梁中转化而来。桥是真实而美好的建筑,它低调地匍匐在大地河床,绝不张扬,无凌云之心,甘做人梯。桥集忠义仁爱于一身,善之善者也。
平遥城东惠济河上,惠济桥九墩联孔,如长虹卧波。始建于清康熙十年
(1671)
春,历时十年,“官民合作”始成,先由邑人刘泽民、薛进忠、阎贺泰、刘孚帮、安尔帮、刘泽长等人发起倡议,并集资捐款建造,但是这次只修建了五孔,后来由于河水冲击,桥略有毁损,这个时候平遥的前后两任知县接力与民为善,拔钱拔粮,并发动绅士再捐款,重新修桥,始成今天的惠济桥。
桥身呈弧形,中间一孔最高,弧矢距河床表面高约6米。
桥身由本土砂石料砌筑,全长80米,呈弧形,桥面7.4米。栏板、望柱上雕刻有细腻的动物花卉图案。
桥身两侧各立高约1米的石质望柱40根,望柱间砌置单钩阑石质栏板,皆为近年更换。原装构件大部分已经腐朽不能用,有一截较好的原装勾阑保存在平遥县博物馆(清虚观)中。
桥面由条石铺砌而成,加工精细,粘合牢固规整,造型古朴大方。坑洼不平的表面,古意阑珊,多少车轮碾压而过,多少屐齿印石间,空余达达的脚步声。岁月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流逝,换了人间。
望柱栏板,寂寞人影,古桥天涯。
桥南北走向,国保碑位于桥堍上。上电脑刻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遥惠济桥,国务院2013年3月5日公布,山西省人民政府立。须弥座刻波涛海日。
拱券由中央向两侧,从大到小对称散开,净跨由4.9米至4.2米不等。秩序产生有组织的图案美。
不仅有坚固的实体,桥身当有具象的含义,引领人的信仰。桥之一段为龙尾,鳞甲峥嵘。
龙脊逆鳞,不可触摸。
龙尾戏水,永保一方平安。
龙头位于另一侧桥身,口含宝珠,怒目前视,镇压水怪。
龙可戏水,海晏河清。
栏板上刻石狮花卉,珍禽异兽。
惠济桥是平遥古城遗留下的唯一古桥,它与古城相濡以沫,交相辉映。一座城池,原本有桥,沟通南北,又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用。
惠济桥的存在,是平遥古城显得完整,更加傲然于世。平遥实在是幸运的,历史选择了它。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晋中】平遥清虚观——元代雄健的大木作和清代精美的小装修
后一篇:
【晋中】平遥雷履泰旧居和日升昌旧址——古城唯一的人物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