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402113552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重庆】大足石刻之北山摩岩造像(二)
(2015-08-05 19:30:08)
标签:
诃利谛母
数珠手观音
水月观音
六臂观音
分类:
东方之明珠
122号,鬼子母龛。
壁龛两侧书对联“祥麟不作无缘嗣,威凤偏临积善家”。时代:宋。
鬼子母(二十诸天之诃
利谛
母)生有500子,本是一盗食人间小孩的恶鬼,后被佛祖收服,成为民间孕妇和儿童的保护神。成为送子娘娘。 龛中鬼子母呈贵妇像,身着华服,头戴凤冠。手抚一小孩与膝部,形象雍容华贵。 有考证以为,此像实乃宋真宗
明肃皇后像。
跪地乳母。
人物的大小不拘泥常识,以匠人自身的理解为准。
123龛,此应是药师佛。
药师佛端坐莲花之上,
手托药钵
。
六臂观音。也称为不空羂索观音,为密教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此尊手持不空羂索,勾取人天之鱼于菩提之岸,其羂索必有所获,故称为“不空”。此处的不空羂索观音多以六臂示现,上举的两手分托日、月精摩尼,中间的两手分持宝剑与羂索,下面的两手于胸前托钵与执杨柳。
六臂观音,日月观音,
不空羂索观音,都是华夏眼中的观音。到了北山,看到漫山的观音菩萨,方知她是多么受到喜爱尊重。
125号窟,数珠手观音。姿态含笑亭亭玉立,又称为“媚态观音”。肘悬飘带,裙带飘扬,吴带当风;两手相交,俯首含颦,恰似那莲花的娇羞。椭圆背光,精确定位,令人叹为观止。时代:南宋绍兴。
这幅雕刻,也是罗带飘扬,发挽高髻,尊贵典雅,温婉动人。
130号,摩利支天女龛。宋代。正壁刻
摩利支天女,三头八臂,手持诸般武器,为护法神,立在战车之上;左右为八大护法金刚。
战车。
左壁护法金刚。
右
壁护法金刚。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供养人,不同的信念,构建成北山摩岩石刻。
133号,水月观音龛。罗带飘飘,坠落地上。
正壁是水月观音,自在而座。俩侧侍立善财、龙女。背景是高山峭壁。
这幅水月观音最著名的是她满身的璎珞珠串,细致入微。她的美超群绝伦。
相比之下,观音的面容在岁月的磨洗下,有些失去纯真。但花冠依旧繁密有致。
左侧善财长眉隆颊,满面皱纹,长髯挂腮。
左壁金刚。
右侧龙女,手持托盘,亭亭玉立。
右壁金刚。
复式龛下方的观音菩萨。
136号,转轮经藏窟。这是北山石刻的代表作。
中心柱做成镂空转经轮。
龙柱转轮。
台座雕龙,威武雄健。
如意纹几形台面,上覆仰莲。
执锏力士,数珠手观音。
数珠手观音,不空羂索观音。
六臂观音,即
不空羂索观音,也称日月观音。里面还有普贤菩萨。
善财,总是虔诚地站在观音菩萨的身边。
大势至菩萨。手持花束,雍容端庄。
左侧壁执棍力士旁是如意珠观音。如意珠观音,手捧如意珠,珠串花簇满身,显得圣洁高贵、稳重含蓄。
宝印观音,也称玉印观音。里面隐约可见文殊菩萨。
玉印观音,头顶花冠玲珑剔透凹浮雕刻而成,虽细腻但不琐碎,冠上细小珠粒历经八百余年未损一粒。
迦叶,观音菩萨。
迦叶的左边就应是主尊释迦牟尼(一般文献皆如此介绍,但按协侍菩萨的组合,应为未来佛阿弥陀佛才对)因在中心柱后就无法拍到了。
普贤菩萨坐于白象背负的莲座上,面庞圆润清秀,体态前倾,目光下视,抿嘴欲笑,表现出丰富的内心世界。座下奴豹眼圆睁,气质粗犷,刚柔反衬的手法,更加表现了普贤菩萨的温柔典雅。(照片来自曼曼的博客)
主尊,头顶两道白毫。
(照片来自曼曼的博客)
文殊菩萨,是佛门中博学广闻、多才善辩,象征智慧的菩萨。菩萨脸庞方正、双目平观,手握经卷,具有学者的翩翩风度,显得精力充沛而又开朗自负。
(照片来自曼曼的博客)
以上三张照片源于
曼曼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278b3e0100rhqt.html 。谨此感谢。
一群童子在戏耍。
龙柱,下部刻仕女。
从二位局促的身材,一脸和气的面容,看的出,是儒教熏染下的谦谦君子。缺少宋代的文人风骨和自信的气场,这是来自宋代的供养人吗?应该不是。
147号,药师经变龛。药师佛居中,两边为日光菩萨、月光菩萨。下为十二夜王。
此亦称为东方三圣。
148号,六臂观音。
头戴花冠,面容安宁。
149号窟,观自在如意轮菩萨,是观音菩萨的变化身。亦称三观音龛。
三观音像两侧为供养人。
手持莲花,头上悬华盖。
左侧观音和男供养人。
右侧观音和女供养人。
左壁天神。
左壁天神细部。
右侧天神。
飘逸的绸带,开朗的表情。幸福指数高起。不用说,这一定是来自宋代的艺术。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重庆】大足石刻之北山摩岩造像(一)
后一篇:
【重庆】大足石刻之北山摩岩造像(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