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被称为名士之乡。文有鲁迅,画有徐渭,书法有王羲之,都是超凡绝伦之辈。王阳明先生,是王羲之的后人,则是哲学大师,有明以来,其思想的光辉照亮中土,遍及东瀛。
王阳明先生之墓,位于兰亭附近的洪溪山。为先生生前亲择。绍兴这片热土上,安稳地静卧着伟大的智者。
王阳明(1472—1528),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生于浙江余姚,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一生倡导“心学”,为姚江学派创始人。嘉靖六年(1527),应召西征,翌年冬因病而归,卒于途中,归葬兰亭附近的洪溪。
王阳明墓,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阳明墓由墓道、平台、墓穴、墓碑、祭桌等组成,坐北朝南,背依山岗,顺依山势,逐级升高,视野开阔,风水特佳。自甬道至墓顶全长80米,宽30米,用花岗石砌筑,规模按照原样,垂带、纹饰一如古制。

在夕阳的余晖里,王阳明先生似乎依旧在格物致知,体味温暖的智慧。

今墓系1987年由绍兴县人民政府拨款整修。想必经年的风雨和政治的较量,使它承受了摧残和磨蚀。思想家异于常人之处,就是他无法安息。数百年后,人们依旧为他的学说争论无已。

供桌上放着一捧鲜花,一定是有服膺者刚刚来过。碑文“明王阳明先生之墓”八个大字,系当今著名书法家沈定庵题书。

墓丘为圆形,落满青草滋长。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徐渭评价: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阳明则“以人掩其书”。意思是:王羲之除了书法,其它的也很优秀。王阳明除了哲学,书法也很好,只是哲学太显眼,使人忘记了他的书法。
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王阳明的追随者黄宗羲说:王阳明可谓“震霆启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王士祯评价: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
民国之父孙中山表示:日本的旧文明皆由中国传入,五十年前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哲学大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

王阳明最为今人所知者,便是知行合一学说。东京大学博士高濑武次郎承认: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日本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直接在腰间挂个小牌牌,上书七个字:一生低首拜阳明。
王阳明发现,“存天理,灭人欲”是错误的。吾人存天理,更要保人欲。因为人心就是理。存天理不必灭人欲,重要的是理与心的合一,也就是知行合一。
由此,王阳明成为有宋朱熹之后,吾国最具影响力的学者。精通儒家、佛家、道家学说,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
王阳明的这次顿悟称为龙场悟道。他以心为本的思想被称为心学,亦有人称“王学”。

五十七岁,王阳明病逝。临终之时,唯留一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生前因平定宁王叛乱封特进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隆庆时追赠新建侯,谥文成。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作为心学集大成者,他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