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2014-09-17 23:31:44)
标签:

永乐宫

无极门

无极殿

三清殿

重阳殿

分类: 两山两圣人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永乐宫三清殿壁画之灵芝玉女,面含微笑,端庄中略露娇羞。在元人的美学中,丰腴是关键词。今人从这幅画中,理解并接受了那时的审美观。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永乐宫新建山门。
    永乐宫是我国道教三大祖庭之一(另两处是北京的白云观、陕西终南山的重阳宫),是现在最大的元代道教宫观。整个工程与元代相始终,始于1247年,1358年竣工。原建在芮城县永乐镇,因为那里是道教八仙之首吕洞宾的故乡。建国初期,兴建三门峡水库,原址处于淹没区,国家于1959年至1964年将永乐宫整体搬迁到距县城两公里的龙泉村旁保存。这一搬迁,当时被称为是世界文物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永乐宫南北中轴线长500米,依次耸立着六座建筑:山门、宫门、无极门、无极殿、纯阳殿、重阳殿,它们代表着元代建筑的巨大成就。同时,无极门、无极殿、纯阳殿、重阳殿的墙壁上精湛的壁画更是罕见巨制,令人叹为观止,吸引着各地学者画家纷至沓来,争相研究揣摩。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山门前石狮。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门枕、柱础。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石马。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二道门,宫门,清代重建。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国保牌匾,典雅老派。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永乐宫,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公布),地址:山西省芮城县龙泉村,时代:元。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道义之门。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永乐宫横匾。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龟背纹。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元宝纹。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柱头漩涡纹。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脊槫下柁橔。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无极门,又称龙虎殿,是元代永乐宫宫门,元代原物。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六椽;单檐庑殿顶,举折坡度平缓。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梁架结构为“彻上露明造”,中间竖中柱一排,以阑额相联贯,前后檐各用“三椽袱”相对,后尾搭在中柱上,其上再叠架“平梁”、“劄牵”,立“蜀柱”,戗“叉手”。两山侧用“丁袱”承载上面的梁架,正脊采用倒“推山”做,两次间于前后上平槫的背上各架“太平梁’一根,其上置栌斗和一斗三升、替木等承托着脊槫,结构手法简洁利落,富有创造性。同时各缝檩木不在一条水平线上,由中间自两侧逐渐生起,使正脊和四面瓦坡形成一种圆和舒展的曲线,无僵直压抑之感。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柱头五铺作。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转角铺作,琴面昂。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前后檐各用“三椽袱”相对,下压斗栱出两跳。补间铺作下昂尾伸至下平槫下,襻间上。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无极之门匾。为元代至元三十一年(1194)所制。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翼形栱大量运用。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柱头丁头栱。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华头子置于昂下,斗栱内转成高度智慧的杠杆机器。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中柱上装板门。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彻上露明造。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中统三年(1262),重建大纯阳万寿宫之碑。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三清殿,又名无极殿。大修中。供奉道教中至高无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是永乐宫中最主要的一座殿宇。该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八椽、单檐庑殿顶,矗立在高大的台基上,巍峨壮丽,冠于全宫。殿前设大月台瓷漫方砖,月台两侧各设跺台一个,上下各设踏道四条。这种月台的布局,显然是根据遣观斋醮时陈设供器和执事人员的活动而设计的,故与一般月台的做法有所不同。殿的平面配置采用“减柱造”,为的是扩大利用空间,仅后半部设金柱八根,垒扇面墙三堵,作为安置三清偶像的神龛,其余金柱均减去不用。前檐仅东西两尽间砌以檐墙,其余五间俱装隔扇门,以供采光和人流出入之用。后檐明间装板门两扇,以通达后殿,剩下的东西山面和后檐俱垒砌土坯砖墙,该殿墙壁绘制大幅人物壁画—《朝元图》,精美绝伦。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门前雄狮。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四抹头隔扇。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藻井。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阑额镂空木刻。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转角铺作。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纯阳殿亦名混成殿,因供奉道教祖师吕洞宾,故又称吕祖殿。元代建筑。它的地位仅次于三清殿,前有月台,中间以甬道与三清殿相连。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八椽,由前向后逐渐缩小,为平面布局罕见之例。殿内仅用明间四根金柱,减去次间四根金柱,空间颇显宽敞。由于次间内柱减去,所以四根丁袱长度和断面皆大。殿内有天花板相隔,草袱部分已经后人修补过。殿内梁枋和藻井还保留着部分彩画,如丁袱上的彩画遍涂绿色地,以墨线钩绘大如意头枋心,里面绘蟠龙,卷草和鱼尾人首的化生像,在题材上反映了道教的某种神秘意义。藻井顶板上所画网目纹,色调鲜明,线条流畅,据天花板上题记,应为元至元五年(1339年)所绘。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纯阳之殿横匾。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六铺作单抄双下昂。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隔扇。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撩檐枋显然为后世更换,生头木升起檐角。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阑额、普柏枋、撩檐枋皆出头。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斗栱细密。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藻井。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重阳殿亦名七真殿,又称袭明殿,因供奉全真教祖师王重阳和他的七个弟子而得名。在现存四座殿宇中规模最小,位于纯阳殿之后。该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顶。平面布局减去前檐明间两金柱,后檐砌扇面墙三间,前面有较大的空间,可供人们活动。东西山和后檐有宽大的墙面,画王重阳传记组画49幅。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王重阳和他的最得意的二弟子长春子丘处机。王重阳有七位著名的弟子,在道教历史上称为北七真。分别是:马钰(丹阳子)、丘处机(长春子)、谭处端(长真子)、王处一(玉阳子)、郝大通(广宁子)、刘处玄(长生子)和马钰之妻孙不二(清静散人)。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柱头置栌斗,与梁架以斗栱相连。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斗栱内拽。 后尾起秤杆,已开明代“溜金斗拱”的端倪。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前檐金柱减去,用材简洁。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梁栿用材依旧是粗大的原木,不经修整。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柱头铺作后尾成压跳。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重阳殿壁画相比于其它三殿,年代要晚于纯阳殿十多年。似乎价值稍逊,从拍照不被阻拦可见一斑。【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脊角的力士。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五铺作。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永乐宫出售壁画拓本,这大概也是严禁对着壁画拍照的原因之一。此为本博扫描下的部分壁画。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三清殿壁画局部,天猷副元帅,三头六臂。
【芮城】永乐宫(一):迁徙、重生
    白色飘带垂直脚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