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对吾人而言,稍显陌生。泰国古称暹罗,《水浒全传》第一百一十九回写到:“李俊三人竟来寻见费保四个,不负前约,七人都在榆柳庄上商议定了,尽将家私打造船只,从太仓港乘驾出海,自投化外国去了,后来为暹罗国之主。”说的是大宋朝宋江招安打方腊成功之后,混江龙李俊等三人不愿回东京,接受朝廷封赏,浪迹天涯,成为暹罗国之主。
这是小说家言,当不可信。事实上,泰国据吾国遥远,受中土影响相对较小,历史上原居于云南一带华人,曾迁居到这里。此地佛教为国教,佛寺林立。举国奉国王一人,属君主立宪政体。
大皇宫是节基皇朝一世于1782年登极后,将国都迁至湄南河东岸(即今曼谷),并开始建造。节基皇朝从拉玛一世到拉玛八世,均居于大皇宫内。1946年拉玛八世在宫中被刺之后,现任国王拉玛九世便搬至大皇宫东面新建的集拉达宫居住。这使大皇宫仅在国王加冕、宫廷庆典之时使用。平时对外开放,成为游览场所。
前方几座高耸的佛塔属于玉佛寺,建在大皇宫北边的位置上,四周走廊环绕。这里的大雄宝殿供奉着泰国人民最崇敬的玉佛,玉佛按照泰国一年三季的时间,更换锦衣;更换锦衣的仪式,由国王主持。
近处是如茵的草坪和千姿百态的古树。

皇家仪仗队。

玉佛寺里,环廊上布满壁画。

守护神。玉佛寺与皇宫同建于1789年。作为皇室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是曼谷最重要的寺庙,由拉玛一世在兴建皇宫时一并建造。

雕塑,自在座,面露喜悦。

乐达纳舍利塔。

藏经楼。

藏经楼细部小塔。

佛塔林立。

佛塔。

远处为碧隆天神殿。右侧为拉玛一世为了纪念父皇母后所建的金塔,称“双金塔”。
碧隆天神殿。平面呈十字形,高40米,殿顶四重檐,上边一座塔,塔上九叉塔尖,塔尖上还有一颗皇冠。
山面装饰。
金塔。

玉佛殿,即大雄宝殿。

门、窗都是方形尖顶状,框上并贴满金箔与彩色玻璃,门板及窗板则是镶嵌贝壳的精彩作品。
玉佛殿卫士。

基座佛像。
大雄宝殿。殿顶三重檐,上有龙首、龙鳞、凤尾等构件装饰。
殿壁镶嵌金箔、彩色玻璃、贝壳,门前石狮。

须弥座力士。

底层基座雕刻。
碧隆天神殿。
基座上的力士。

高台上总共有7对神仙铸像,有上半身为女儿身、下半为狮子身的“狮身仙女”,也有上半是男儿身、下半为鸟体,一手撑腰、一手举至胸前的“金那罗”,还有一手执短剑、一手举至胸前、有一对鸟翅膀的鸟神。
尖顶佛塔,佛顶的造型就像一个尖顶皇冠。

藏经楼北有依照第四世国王皇令建造的柬埔寨吴哥窟模型。

吴哥窟模型。
吴哥窟模型。
吴哥窟模型细部。
尖顶佛殿。
尖顶佛殿内部供奉许多珍贵的佛像。

皇家法藏殿。

皇家法藏殿,殿前石塔。
从左至右,碧隆天神殿、藏经楼、乐达纳舍利塔。
金刚佛殿,建于第一世皇时代。
因陀罗殿。建于1785年,原是国王临朝听政的地方,现在要在国王举行重要典礼时使用。殿内有两个刻工精美的御座。

殿门。
四爪龙,和吾朝威风凛凛的五爪龙比,还是逊色。

门神似乎有些中土元素。
节基殿。这是大皇宫里规模最大的建筑,建成于1876年第五世皇在位时代。节基含有“神盘”、“帝王”的意思。西学为体,屋顶装上三个属于泰国传统形制的尖顶。本殿分正座、东座、西座。正座顶层是安奉王朝灵骨的地方,二层是泰皇接见国宾的地方,下层是御林军总部。
正座。

正前方是兜率殿。吾国佛经译作兜率陀或睹史多,是欲界六天第四层天的天名,当来下生的弥勒菩萨就住在兜率天内院。平面十字形,殿顶四重檐,中间有七层方形尖顶。

兜率殿。

门神。

环绕大皇宫的宫墙,长约19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