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城芒砀山文庙

(2014-04-10 15:04:34)
标签:

夫子崖

芒砀山文庙

孔子避雨处

分类: 大河上下

永城芒砀山文庙
    永城芒砀山脉,有座夫子山。据传此地曾是孔子避雨处,孔子“去曹适宋”,在游历途中“与弟子习礼大树下”。后人于此设庙纪念。
    此文庙亦称夫子庙,始建于宋,明未曾遭兵焚,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十年、咸丰十年(1860年)和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数次对文庙进行重修,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城芒砀山文庙
    拜谒芒砀山文庙,先得匍匐爬过高大石阶。石阶由刻着手工印痕的方正青石垒成,仰之弥高,心向往之。
永城芒砀山文庙
    石阶中立一方民国二十七年(1938),重修文庙石碑。其时正是抗战伊始,国难当头,危急存亡之秋,人民依旧不忘圣人之道,恪守圣人之礼,这是何等淡定从容!
永城芒砀山文庙
    文庙坐北朝南,红墙灰瓦,由大成门、东西配房、大成殿组成。大成门面阔三间,硬山屋顶,分心槽柱式。
永城芒砀山文庙
    明间大门紧闭,上悬横匾“文庙”。檐柱正面阴刻楹联一副:宫墙数仞不得其门终外望,抵平直矢能由是路即中行。永城芒砀山文庙
    垂带踏跺。
永城芒砀山文庙
    进人大成门,院内两株古柏和三通石碑分立两边:一为康熙二十八年孔子六十七代孙袭封衍圣公孔毓圻撰文的《夫子庙碑记》,一为康熙三十年县令周正纪撰文的《夫子崖碑记》和乾隆十五年(1750年)孔子第七十一代孙孔昭焕撰文的《勒石碑记》,西边的柏树斜倚石碑,形成了“柏抱碑”的景观,东边的一棵柏树在清朝捻军与清军战于芒杨山时曾遭火烧,但仍枝叶繁茂。
永城芒砀山文庙
     当中丹陛石,雕刻云龙。踏步很少,使行龙石刻平放在院落正中,团龙斜置。
永城芒砀山文庙
    配房楹联:仁风礼乐传万古,道德文章颂万年。
永城芒砀山文庙
    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硬山灰瓦顶,门前为走廊,廊下四石柱擎檐,石柱正面阴刻楷书,为清代知县陈梦莲题的楹联:德配天地高明博厚之大,近圣人居若此其甚;道冠古今统二帝三王之傅,中天下立无得而踰。
永城芒砀山文庙
    门上横匾:启圣殿。
永城芒砀山文庙
    脊檩上题字曰:大清光绪元年拾壹月贰拾柒日知永城事陈梦莲重修。永城芒砀山文庙
    中心七架梁接两侧双步梁,用四柱。梁柱交接处置拐子龙纹雀替。
永城芒砀山文庙
    二00二年经河南省文物局批准对文庙进行了维修,大成殿内重新雕塑了孔子及四配塑像。
永城芒砀山文庙
    子思、孟子、颜子、曾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永城芒砀山文庙
    回望大成门。仿见我中华世世代代之香火,总是在向前传递、延伸,皆因古圣先贤之护佑。
永城芒砀山文庙
    石碑碑首刻字。
永城芒砀山文庙
    大成殿。
永城芒砀山文庙

    文庙旁,露天立数座新建头像。想必皆先哲塑像。
永城芒砀山文庙
    观音阁。面阔2间,室内地面高出室外1米余,面南辟一门,里面有观音、文殊和普贤雕像。观音阁前现存有三通石碑。
永城芒砀山文庙
    石制漏窗。
永城芒砀山文庙
    夫子避雨处。位于观音阁北,为一天然悬崖,下有半覆锅状石室,进深6.5米,宽20米,最高处约4米。传说春秋末年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去曹适宋,途径芒砀山,天降大雨,孔子师徒在此避雨。为纪念孔子,后人雕孔子石像一尊置于石室内,石像面南拱手屈膝盘坐,现面部已残。永城芒砀山文庙
    此为最古老的孔子石像,供奉于玻璃柜内。
永城芒砀山文庙
    石像年代不一,有新有旧,皆扎堆于夫子崖,与圣人为邻。吾道不孤也。
永城芒砀山文庙
   天地之间,旁若无人地读书。这种感觉一定如羽化登仙。
永城芒砀山文庙
    文庙东侧,有三座清代佛塔,互成三角而立,统称郭塔。郭塔被圈禁在此新建园林之内,无法得见。
永城芒砀山文庙
    和新建的楼阁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山脚下陈旧的农舍,屋顶为秋风所破。这样的对比令人感慨,我们不仅要华丽的外表,更应该有实质的幸福感受。
永城芒砀山文庙
    芒砀山文庙全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