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诚意侯
诚意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074
  • 关注人气:1,1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2014-03-05 15:31:00)
标签:

五公祠

苏公祠

两伏波祠

分类: 八闽广南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海南省会海口市,位于海南岛最大河流之南渡江出海口。海口起源于汉代,开埠于宋末元初。“海口”一名最早出现于宋代,历史可谓悠久。海口于1926年12月9日建市,1950年4月23日解放。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海口市成为海南省省会。2002年,海口、琼山两市合并,海口市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   

    五公祠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海府路,是为纪念唐、宋朝时期贬谪到海南的五位著名历史人物:唐朝名相李德裕、宋朝名相李纲、李光、赵鼎、名臣胡诠而建。故名五公祠。2001年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于绍圣四年(1097)被贬来琼,借寓金粟庵,宋、元、明、清及民国历朝不断在其周围增建、重修,形成一组建筑群。这金粟庵即五公祠左近,如今为苏公祠,但人们习惯上仍合并称这里为五公祠。它包括:海南第一楼(又称五公祠)、学圃堂、观稼堂、西斋(五公精舍)、东斋、苏公祠、两伏波祠、洞酌亭,浮粟泉、琼园和新建的五公祠陈列馆。【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吾人坐汽车直入五公祠内,但见绿树成阴,下自成蹊。这里是祭祀古圣先贤的场所,他们为吾土吾民之骄傲,辛苦遭逢,矢志不渝,虽九死而不悔。图为“济泉”碑。旁边有个说明:“民国四年(1915年),琼崖道尹朱为潮(字济丞)重修五公祠,添建‘琼园’,在拓开道路的施工中,偶得此泉。轩其与苏东坡‘指凿’的浮粟泉‘天然相对,淄渑交济’,故名‘济泉’,遂成人文景观之一。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入口上横匾题“琼台胜景”,琼台就是海南岛,清朝时在这里设琼州府,因而海南自古就有琼州之称。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以景以娱。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首先见到苏公祠,楹联写道:忠良胜迹存正气,瀛海光辉启文明。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苏公祠堂正在维修,门楣上书“苏公祠”三字,两侧的对联是:“此地能开眼界;何人可配眉山。”【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祠堂前院各有一棵鸡蛋花树,无叶的树枝泛着白色,仍掩饰不住它那旺盛的生命力。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苏公,苏公,道德文章千秋颂,才华气节百世尊。苏东坡谪居海南四年(1097~1010),讲学明道,培养人才,史书谓之: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

    东坡离开海南后一年(1011年)即仙逝,他一定是带着对海南的美好回忆离去的。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苏东坡的身后供奉的牌位共有三人,中间的是“宋文忠公苏轼之位”;左为“宋苏过之位”,即苏东坡的儿子;右为“姜唐左之位”。姜唐佐是海南琼山人。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苏东坡贬官儋州,他从这年的9月至次年3月从学于苏东坡。苏东坡“甚重其才”,赞扬他的文章“文气雄伟磊落,倏忽变化”;言行“气和而言遒,有中州人士之风”。东坡遇赦离琼时,赠唐佐一句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并对他说:“异日登科,当为子成此篇。”不久,唐佐果然中举,成为海南历史上第一个举人。【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大清光绪十五年季冬月毂旦,钦命雷琼道嘉兴朱采督造。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观稼堂,原名为观稼亭,东与苏公祠相连,西与五公祠相连。椐《琼山县志》记载:观稼亭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是一座六角飞檐大亭,它为纪念苏东坡指凿双泉,造福桑梓乡里的丰功伟绩而建。“观稼”两字,寓意为:观浮粟泉水旺盛,灌溉金穗千亩之意。该亭在明末清初时被毁,清光绪十五年(1889)朱采在修建五公祠时,又重修了观稼亭,并改名为观稼堂。在他撰写的《五公祠记》中记载:“五公祠左附观稼堂,循旧例藏琼崖历代名贤文物遗著”。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海南第一楼——五公祠为上下两层,其建筑风格有鲜明的海南地域特征,还带有南洋建筑的痕迹,也深受岭南建筑的影响。【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正门悬挂着“五公祠”金字匾额,檐柱楹联:五公英烈气,千古海南潮。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楼上的匾额为“海南第一楼”,落款署:“光绪十五年嘉兴朱采。”【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楼内大厅悬挂着“安国危身”的横匾。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柱础。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内柱。圆柱楹联二副,其一是:“唐嗟未造,宋恨偏安,天地几人才置诸海外;道契前贤,教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斯楼中。”由清朝海南举人潘存所撰,著名书法家麦华三于1980年重书。其二是:“五贤系两代兴衰报国投荒唐宋迄今留正气;一身睹万民憔悴筹边弭乱冰渊夙夜凛遗规。”为民国琼崖镇守使黄志桓所撰。

    柱为穿斗,中间七架梁,两侧四架梁,用四柱。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上梁大吉,留下一块红布。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漏窗。【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海南第一楼,五公祠内景。木作隔断。【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室内木梯。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俯瞰苏公祠。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李纲(公元1083-1140年),字伯纪,邵武(今福建省邵武市)人,我国历史上著名民族英雄。公元1126年,金兵围困汴京,李纲临危受命,率领军民,浴血奋战,击退金兵,后却遭排斥。宋高宗即位,李纲为相,提出抗金建国十策,不为所用,反被罢相,公元1129年贬万安军(今万宁市),不久遇赦北返,后力陈抗金大计,始终不被采纳,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时人推崇,后人缅怀。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胡铨(公元1102-1180年),字邦衡,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人,历任枢密院编修、秘书少监、起居郎等职,是力主抗金的中坚分子,上书请斩秦桧一伙投降派头目,遭到诬害,被一贬再贬到吉阳军(今三亚市)。居琼达十余年,传播中原文化,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加强汉黎团结,功劳卓著。【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学圃堂,这里曾经是学堂。清代有位浙江名士郭晚香,为开化海南,自带800多册图书,来到这里,授徒讲学。学辅堂西是五公精舍,是学生们上课的地方。郭晚香病逝后,五公精舍辟为图书馆,将郭晚香的书藏在楼内。后来,历经洗劫,图书所剩无几。现在的学圃堂陈列着汉代以来铜钟、铜鼓等古文物。【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柱础。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大明正统元年铜钟。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铁炮。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铁钟。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李光(公元1077-1159年),字泰发,越州上虞(今浙江省上虞县)人,累官参知政事、资政学士。秦桧为相期间,李光力主抗金,反对割地议和,多次揭露秦桧弄权卖国,投敌求荣的罪行,遭到秦桧陷害,公元1141年被贬吉阳军(今三亚市),再贬昌化军(今儋州市)。居琼十余年,积极倡导办学,对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重大。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赵鼎(公元1085-1047年),字元镇,解州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宋高宗年间,两度为相。处理军国大事,才能非凡,使南宋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力荐岳飞为帅,统兵抗金,成为千古佳话。享有“南宋贤相,首推赵鼎”之誉。因与权奸秦桧不合,被罢相,公元1144年被贬吉阳军(今三亚市),仍遭秦桧胁迫,公元1147年绝食而死,“天下闻而悲之”,为海南人民世代景仰、怀念。【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李德裕(公元787-850年),字文饶,真定赞皇(今河北省赞皇县)人。唐文宗、唐武宗年间两度为相,有才干,敢作为,重视边防,力主削藩,巩固中央集权,稳定动荡局面。因在“牛李党争”中失利,遭谗言构害,初贬荆南,次贬潮州,公元848年再贬崖州(今琼山市),公元850年卒于贬所。居琼期间,著书立说,扬善嫉恶,深受敬仰。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两伏波祠。殿堂门额上悬挂一块金字木匾,匾上“两伏波祠”四字为现代文化名人廖沫沙于1984年所书。门两侧的圆木立柱上书有一副楹联:“两汉将军辅国丰功昭万古;二朝人物安民大德耀千秋。”堂内后墙上原本有神龛,供奉着路博德和马援两位伏波将军,1960年因故拆除,殿堂内从此荡然无物。现在这里是“海口史迹”图片展,展出的都些有关海口的老照片。两伏波祠原来并不在这里,而是在龙岐村。五公祠内原有一座祭祀海南历代阵亡将士的昭忠祠,道光十二年(1832)毁于强台风。民国六年(1917),迁入五公祠的两伏波祠就建在昭忠祠内。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北宋《神宵玉清万寿宫诏》碑,据宋徽宗诏书而刻,为瘦金体,此碑全国仅剩两通。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基座。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东坡书院,为海南历史上最早的书院之一。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当年苏轼来金粟庵借宿时,看到当地居民饮用浑浊的河水时,经过细心观察发现此处有地下泉,便指点人们挖了两口井,这便是志书上记载的“指凿双泉”,其中一口已经湮没,剩下一口就是现在大家看到的浮粟泉。浮粟泉里的井水清洌甘美,泉源旺盛,几百年来从不干涸,水面上常浮小泡,类似粟粒,所以命名为浮粟泉。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洗心轩。当时苏东坡“指凿双泉”之一为洗心泉,因泉不及浮粟泉,后无有问津,日久湮没。乾隆五十八年(1793),琼州知府叶汝兰改金粟庵为亭,并亲笔题额“洗心亭”,民国四年雷琼道台朱为潮重建时改亭为轩。【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粟泉亭。据记载,明万历四十年(1612),海南大旱,琼州郡守翁汝遇率閤郡官绅在苏东坡“双泉”遗迹浮粟泉旁祈雨,因天气酷热,饮浮粟泉水消渴,觉泉味甘美,便与众官商议,在泉边修建粟泉亭,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落成。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五公碑廊。【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五公碑廊。 
【海口】五公祠——海南第一楼
    赵朴初题:五公英烈气,千古海南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