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济寺澄灵塔,藏于寻常巷陌之中,安详平静。它是正定四塔中唯一不需购票参观者。这是因为临济寺依然香火旺盛,高僧大德住持。它依然是一座寺院,而不是文物管理单位。
从外表看,临济寺与普通寺庙无异。但若知禅宗五派之一的临济宗,正是以这里为祖庭,就不得不刮目相看。
临济寺历史悠久,东魏兴和二年(公元540年),它的前身——临济院在城东南二里许的临济村创立。晚唐时禅师义玄,唐代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人。为探求佛教真谛,云游天下、参学诸家,精研佛教经律。唐宣宗大中八年(公元854年)北归乡里,抵河北镇州城(今正定),主持临济院,不仅将江南广为流行的禅宗传播到北国,而且阐发禅宗新义,为禅宗的发展开创新局面。他学识渊博,禅风峻峭,广收徒众,自成一家,并以寺名宗号临济宗,成为中国佛教产禅宗五大支派之一。
唐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义玄逝寂,懿宗赐溢“慧照禅师”。众弟子在城内东南隅建衣钵塔葬之,名曰“澄灵塔”。随后,临济院迁至该处,更名临济寺。金大定年间(l161一l189年)重修澄灵塔。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世宗胤帧加封义玄为“真常惠照禅师”。同时,寺院奉旨在塔第一层正面圆拱形门楣上端镶嵌篆书“唐临济惠照澄灵塔”石匾。宋代以后,禅宗中的两大支派临济宗与曹洞宗特别昌盛,并传入日本。临济宗在日本“学徒云集,朝野尊尚”,成为日本佛教主要宗派之一。

由上可知,澄灵塔为金代建构,是收藏临济宗开创禅师义玄的衣冠冢。塔高30.47米,平面为八角形,计九级,是一座砖砌的实心塔。塔基宽广,高1.3米,边长5.3米左右,为双重须弥座。

台基之上设须弥座,其束腰部分雕饰极其富丽的奇花异鸟图案,其上为仿木构砖雕斗拱、平座、栏杆。

砖制三层仰莲以承托塔身。塔身第一层甚高。正面设对开式拱形假门,侧面饰花棂假窗。转角处作圆形倚住。

塔身的八层檐相距甚近,给入以重檐密布之感。初层檐斗栱出双抄。

第二层以上斗栱只出单抄。

塔顶以砖雕刻的刹座,以铁铸的相轮、仰月、宝珠,增加了佛塔的庄重。

五抹头格扇。上为格心,下为裙板。

从大雄宝殿台明看澄灵塔。
枋间奇花异草。

万字纹栏板。

平座勾阑望柱素面直上,云栱栩栩如生。

三交六椀菱花形格眼。

斜格隐窗。

澄灵塔角梁皆为木制。

首层飞椽亦为木制,下挂铁铃。
“唐临济惠照澄灵塔”石匾。

临济寺澄灵塔是2001年6月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澄灵塔塔檐呈直线向上收分。梁思成先生称它清新秀丽,塔中上品。

有道重德人天师表,明心见性证大涅槃。前方为有明纪念堂。有明法师(1917~2010),是临济宗第45代传人,1990年荣升临济禅寺方丈座。

大雄宝殿,当代复建。 
大雄宝殿内部,虔诚的教徒。
法汝堂,当代复建。

藏经楼。
余至临济寺,适逢僧人开斋,他们先站着唱完一段佛经,然后喝冷水,吃粗砺饭。他们表情平静自然,安之若素。他们体格健壮,壮如牛马。也许这样才是无忧无虑的生活,没有俗世牵挂,忘却红尘烦劳。
退步原来是向前,但能心静即自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