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2013-05-13 18:16:43)
标签:

明鲁王陵

朱檀

戈妃

分类: 两山两圣人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远处红墙碧瓦的三座宫门前,白马河浸浸流淌。高墙之后,是连绵起伏的山脉。这是前朱雀后玄武的风水宝地。后面的山是九龙山,它和前面的朱雀山相对。左右两侧是卧龙山、玉皇山拱卫。地理形胜,藏风聚气。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这里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鲁王朱檀及其妃子的陵寝。朱檀(1370~1389),崇信长生不老之术,练造仙丹毒发而死,年十九岁,被朱元璋谥曰“荒”。荒王死时未及加冠,成为大明亲王中第一位薨逝者,陵寝为第一个建造,其建制为以后王陵所沿用。陵园占地面积最大,地宫距地表最深,出土文物最完整,价值最高,鲁王中贤王最多,传位时间最长,因此荒王陵被誉为明代亲王第一陵。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2006年5月,明鲁王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草乃龙之毛,童山不可葬也。每一座陵寝,皆遍植松柏,荒王陵亦不例外。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祾恩门。四柱三门歇山飞檐木构。面阔15.5米,进深14米。“祾”取祭而受福之意,“祾恩”就是祭陵感恩受福之意。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山墙贴明代兖州府城图。王城坐北朝南,街道如棋盘。这是当年荒王治事之所,就是鲁国的首府。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兖州府管辖范围:北至济南府肥城县界一百一十里,南至直隶沛县一百五十里;东至直隶赣榆县界四百九十里,西至东昌府濮州界三百五十里。
    沧海桑田,当年的九州之一的兖州,如今成为小小一县。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前方是享殿遗址。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享殿又称祾恩殿,是供奉墓主牌位、衣冠及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原为歇山顶建筑,面阔33米,进深20.4米。毁于明末清初,现仅存基础及柱础石。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残存的柱础。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经过此门,进入墓区。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中轴线上一方水井。大约是为守陵士兵用的。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寻杖上隐出云栱。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方城明楼。此乃地宫重要的标志,通高13米,方城高7.5米,边长16.7米,砖石结构,下为雕刻精美的须弥座。明楼高5.5米,边长11.3米,四面有门,单檐歇山式结构,周围建有2.7米宽的回廊。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须弥座束腰处石刻。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团云。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拱门,给人以威严庄重之感。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南北向拱门通向地宫。西边的拱门到达戈妃墓。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进入地宫,首先是长长的甬道。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回望地面,光线强烈地照射进来;阴阳之间,实是永别。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地宫系在山上凿山开圹,然后用砖砌垒而成,距地表26米。墓道长50余米,地宫长20.6米,封土面积一万多立方米,动用土石20多万立方米。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地宫门洞上部,石作檐口。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地宫平面呈“T”形,按前朝后寝理念设置,帝王总是事死如生的想法,他们渴望在阴间继续着快活的日子,永不停歇地幸福着。这当然是妄想。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御案上放置王印。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木俑仪队。有兵马武士,也有吹鼓乐手。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朱檀棺椁位于后室正中,置砖雕棺床之上,棺椁系楠木所制,坚实厚重。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荒王妃戈氏,以良家子入侍亲藩。洪武二十三年封为鲁荒王妃,子一人肇辉。戈妃墓位于荒王陵西,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年),筒式券顶建筑。墓室距地面8米,砖制券顶,分前后两室。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戈妃墓计两道门。此为门顶砖檐。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拱门也为砖制,和鲁王陵形成视觉上的差距。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鲁王妃圹志碑。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木棺。
明代亲王第一陵:邹城荒王陵
    戈妃生于洪武三年(1369),洪武十八年选入王府,洪武二十三年(1391)封为鲁荒王妃,妃以贤淑之行,作配亲王,抚育贤子。于正统五年(1440)以疾薨,享年72岁。次年葬于九龙山之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