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2013-01-22 19:20:30)
标签:

白马寺

齐云塔

断文碑

清凉台

分类: 大河上下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吾人喜爱探究渊源,总是要找出最初的原委。佛教传入中国已2000年,其祖庭即是此地,洛阳白马寺也。
    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乃中国佛教的“释源”。史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67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在今洛阳市老城东12公里处。寺前有一对著名的青石圆雕白马,为宋代遗物。石马原是宋代太师太保、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魏咸信墓前之物。1935年前后,主持僧德浩法师重修白马寺时,将它们迁置于山门前。
    山门为明代重建,为一并排三座拱门,代表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槃门。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西向入口。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赵朴初题匾。
    在佛教传入中国的2000年间,白马寺历多次的兴衰。最著名的是唐代“安史之乱”,肃宗李亨征兵于回纥,报酬是收复京师长安时允许回纥军劫掠。后来由于害怕洗劫长安会引起东都洛阳人民恐慌而为安庆绪死守,而改为洛阳。762年,唐军与回纥军队收复洛阳并劫掠。洛阳城中许多人躲进白马寺避难。本以为佛祖能保佑他们,谁知回纥兵不信佛,纵火烧了白马寺,据史书记载“伤死者万计,累旬火焰不止”。“文革”中白马寺再次遭到破坏,更是一片萧条,1966年8月27日,被焚毁的经书残灰、残卷,就有一米多高,直径五、六米,寺院里到处都是被砸毁的佛像。现存的遗址古迹多为元、明、清时所留。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山门内西侧,是一巨大的半截残碑,残高约1.7米,宽1.4米,相传此碑为宋代翰林学士、著名文人苏易简撰,因其碑文不是由上到下一长行通写到底,而是用短行分成几排写出来,别具格式,故称“断文碑”,为白马寺六景之一。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山门东侧,为元代所遗存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通高3.5米,宽1.15米,碑额“洛京白马寺祖庭记”八字为篆书。此碑立于元代至顺四年(1333年),由元代华严名僧仲华文才撰文,内有“上梦金人,自西飞至,身光炜,以迟旦告所梦于臣下”,“遣遵偕郎中蔡音、秦景等十八人,西访至天竺,遇沙门迦摄摩腾、竺法兰 ”等句子,并说“释源居中天,权舆佛法之地”,实为“腾、兰二神僧开教之绪”。仲华文才后来到了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成为五台山名刹佑国寺的开山第一代主持。这篇碑文,应是他卓锡白马寺时所撰。碑文楷书,字体潇洒工整,丰神秀骨,实为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因此碑不曾留下书丹者姓名,碑文究竟出自谁手,遂成一桩悬案。但字体为“赵体”。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天王殿。九脊歇山式。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殿内正中置木雕佛龛,贴金雕龙,富丽堂皇。龛顶和四周共雕有五十多条龙,为清代的上乘木雕艺术品。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大佛殿。系明代重建。顶作单檐九脊歇山式,筒瓦覆盖。正面为“佛光普照”,背面为“法轮常转”,正脊两端饰鸱尾。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大佛殿内悬挂重5000斤(一说2500斤)的明代大铁钟,声音洪亮。它与洛阳东门城楼上的大钟频率一致,只要白马寺钟声一响,城楼大钟便产生共鸣,故有“白马钟声,洛阳西应”之说。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大佛殿正中须弥座上供奉佛像七尊,正中主佛释迦牟尼结跏趺坐;释迦佛左侧站像为大弟子摩诃迦叶,立于莲台,右侧为二弟子阿难,立于莲台。迦叶左侧坐像为文殊菩萨,阿难右侧坐像为普贤菩萨。
    释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贤菩萨合称为释迦三圣,为明代泥塑造像作品。
    最靠边侍立的是两尊供养天人。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大佛殿檐角。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大雄殿。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大雄殿为元代重建,明、清时重修。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柱上和补间斗栱皆为双抄双下昂五铺作。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殿内天棚上,画有鲜艳的莲花图案;殿中央,这个巨大的木雕贴金双层佛龛,精雕细刻,金碧辉煌,十分壮观。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上层龛额正中,浮雕一只大鹏金翅鸟,鸟吻人身,袒胸露腹,项佩璎珞;两翅向左右张开,两翅下方,各雕一人,一臂向上升,一臂曲肘。在大鹏鸟的两边,还各浮雕有三条龙。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佛龛内的三尊主佛,皆盘双膝坐于莲花宝座中,正中为释迦牟尼,尊称“大雄”,即像大勇士那样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像高2.25米,整个形象给人以无限庄严、圣洁、恬静之感。释迦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这三尊佛形制、风格大体相同。
  三主佛之前,左右相对而站的是韦驮、韦力二位“护法神”。
    图为阿弥陀佛和韦力护法神。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殿内两侧供置十八罗汉,这一组十八罗汉,都是坐像,形态各异,通高介于1.55—1.61米之间。西侧有一尊罗汉,头戴花冠,上衣下裙,完全是一位端庄、娴雅的女性形象,而其余十七尊则削发光顶。有些游人就把他们戏称为十八罗汉一枝花。
    大雄殿的三主佛、二天将、十八罗汉都是元代造像,与天王殿的弥勒佛,共二十四尊,是1973年从北京故宫慈宁宫大佛堂调入的,为传世极稀的文物瑰宝,国内已非常罕见。其中十八罗汉为国内仅存的一套,是白马寺的镇寺之宝。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接引殿是寺内的第四重大殿。按佛教说法,佛教徒修行到一定时候,有了一定的功果,便可由阿弥陀佛迎接、引导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正中主尊为阿弥陀佛,右手向前下伸,作接引状;左手指向西方“极乐世界”。右侧为观音菩萨,左侧为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均为清代泥塑作品。接引殿于清代同治年间毁于火灾,光绪年间重建,是白马寺内修建最晚,规模最小的殿。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清凉台原是汉明帝刘庄小时候避暑、读书之处;后来二位印度僧在此居住并译经传教,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就是大此译出的。自东汉以后,历来均以此为藏经之所。清凉台之名,源自清如琇和尚,被誉为白马寺六景之首。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清凉台上,以毗卢阁为中心,周围环绕配殿、僧房和廊庑等,构成一个封闭式的院落。毗卢阁是寺内最后一重大殿,为明代重修,重檐歇山顶,殿内佛坛上中间主尊为摩诃毗卢遮那佛,简称毗卢佛,意为“大日佛”,象征着光明普照,佛法广大无边。毗卢佛,是佛教中一个重要教派---密宗(也叫真言宗)所尊奉的最高的神。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清雍正十二年立碑。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像。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在清凉台东西两侧,分别新建有藏经阁、法宝阁各一座,供奉着泰国佛教世界赠送给白马寺的中华古佛和印度前总理拉奥赠送的释迦牟尼铜像。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法宝阁,亦为释源陈展馆。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藏经阁,亦为释源美术馆。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从白马寺前小路向东,去齐云塔,路经狄仁杰之墓。狄仁杰生于唐贞观四年(630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武则天时期宰相。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哭泣着说“朝堂空也”。赠文昌右丞,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又封之为梁国公。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有唐忠臣狄梁公墓,明万历二十一年吉日重立。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齐云塔是一座方形密檐砖塔,十三层,高约25米。齐云塔外形呈抛物线,造型别致,玲珑妩媚。据寺内现存宋代刻石记载。齐云塔初建于东汉永平十二年,即公元69年,创建白马寺的第二年,应该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座佛塔。现存的砖塔,则为金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年)年建,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隐出的额枋、斗栱,菱角牙和叠涩砖,散发苍凉的古意。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塔额题:释迦舍利塔。
    金大定十五年,临济宗僧人栖岩彦公建造此砖塔,人称释迦舍利塔、金方塔或白马寺塔。清代的如琇和尚,称此塔为齐云塔,这一名称此后被人们广泛接受。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塔前还保存有金大定十五年和明重修碑记3通。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宝瓶式塔刹。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秀丽的身影,婀娜的线条。四角挂风铃,正面辟拱门。内部结构采用走道、竖井、壁龛、心室、拱券等建筑造型。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新建之齐云塔院大雄宝殿。
中国伽蓝之首座,洛阳白马寺
    中国第一座古刹是白马寺;第一座古塔是齐云塔;第一次“西天取经”始于洛阳;最早来华的印度僧人禅居于白马寺;最早传入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最早的译经道场是白马寺内的清凉台;第一相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是在白马寺译出的;第一本汉文佛律《僧祗戒心》始译于白马寺;第一场佛、道之争发生于白马寺;第一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这十项第一,被称为“祖庭十古”。正是这“祖庭十古”,使洛阳白马寺能够稳居中国伽蓝之首座,而永远彪炳于中国佛教史册之卷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洛阳关林
后一篇:汉光武帝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