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淮安区文通塔

(2012-11-12 19:45:07)
标签:

文通塔

淮安区

分类: 人文荟萃鱼米之乡

淮安区文通塔
    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名字令人愁肠百结。民国肇始,它为淮安县;直至1988年,撤县建市,成为县级淮安市,行属淮阴市;2001年,地方官员为局部利益驱使,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鹊巢鸠占,淮安县级市则成为楚州区。从此,两地常被混淆,楚州渐次冷落;2012年初,经楚州人民多方呼吁奔走,楚州区终复更名为淮安区,从此就出现两淮安之局面。地名之争,以此为甚。

    淮安区西门大街,是一条东西向老街。沿街面南,粉墙黛瓦,有一八字形院门,门上横匾题字:文通塔苑。这里是老淮安的西北角,文化积淀深厚,让我们一起走进看看。淮安区文通塔    进入苑门,是一开敞大四合院。侧面壁上张挂导游图。从图中可看出,这里的水面居多,这水就是淮安著名的勺湖,因形似一把勺子而得名。各景点如一粒粒珍珠播洒。

    勺湖是因构筑淮安古城,修补取土而逐渐形成的,与淮安城的历史同步。自晋建淮安城池以后,古迹多在其地,据史料记载,古时先后在勺湖园修筑的庵观寺院有:法华禅院,文通寺,龙兴寺,文佛寺,老君殿等。淮安区文通塔

    四合院后,正前方是一座黄色砖塔,黑色檐角,体型成优美的抛物线,宝顶是金灿灿的颜色。淮安区文通塔

    通往塔的小径边立着四座石雕。显然是墓道的遗物。一对文臣一对武将,皆宽袍大袖,矜持凛然。
淮安区文通塔
    武将的衣褶清晰细腻,左袖宽大,右侧则露出铠甲。
淮安区文通塔
    石像为丁士美墓神道石像遗物。丁士美乃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科(1559)状元,淮安人。授翰林修撰,预修《永乐大典》。
淮安区文通塔
    漂母井。这又牵扯到淮安又一风云人物韩信。信年少伤亲,家贫无靠,常得在此处浣纱的一农妇相助,后人为纪念这一历史典故,故起名为漂母井。淮安区文通塔

    天气晴好,风和日丽,黄塔蓝天。淮安区文通塔    文通塔始建于唐中宗景龙二年。距今已有1290余年。它原名尊胜塔,在崇祯二年(1629)年,重修尊胜塔,因其旁有文通寺,故改名为文通塔。砖瓦结构,无梁无柱,高十三丈三尺(44米),七层八角。

    1982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淮安区文通塔

     “文通塔”额。
淮安区文通塔
     墙身嵌大清咸丰元年“重修文通塔记”。淮安区文通塔    叠涩砖檐,上覆小瓦,一种被墨水浸透过的色泽。不亏是文通之塔。淮安区文通塔    文通塔首层四面佛。

    文通塔室内楼梯皆为后置,底三层楼板也为后期补上。余来时正值洒水扫地,工作人员让我上到二楼,不能再上了,因为二楼以上已经拖过地了,不能再玷污。而且,一般情况下这塔是不可攀登的。

    不过,这塔我登过很多次了。我高中就在这塔旁边的县中就读,当时还没有公园,这塔是母校堆放桌椅的地方。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勺湖公园后,我也来过数次。不想,以后恐再难登塔了。淮安区文通塔     塔刹。淮安区文通塔    毕业生回母校。

    蝉声中那南风吹来,校园里凤凰花又开,无限的宁静充满心怀,情难舍师恩深如海。淮安区文通塔    过文通塔,即踏上勺湖湖堤,我们往这边走,沿着一条清幽小道,过神怡,清趣二道玲珑别致的园门,令人顿生曲径通幽之感, 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童年时曾在此和蒋妈妈挖野菜度日。也让我们体会到必先苦其心志的道理。淮安区文通塔     荷花。淮安区文通塔    远处是淮安史上大悲阁旧址上新建的厅堂。东侧有贴水曲廊和扇形水榭,湖中建有石舫,舫上有二层楼阁,登楼可鸟瞰全湖景貌。

    蜈蚣桥由砖块包砌,内部实用钢筋砼承重,1982年修建。明代诗人姚广孝曾在此游览,并留下"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的千古绝句。淮安区文通塔     水榭的屋脊如矫龙翻腾,非常别致。淮安区文通塔    龙头。白眼珠黄脚爪,遨游祥云之上。淮安区文通塔    这亭阁寄托着一位小说家的愁思。这人是刘鄂,他写作《老残游记》,定居勺湖,他把勺湖的美景写入书中。淮安区文通塔    副阶。园林的精致非常纯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