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济宁铁塔、声远楼

(2012-03-20 19:27:53)
标签:

龚勉

声远楼

济宁铁塔

北宋

愚公移山

分类: 两山两圣人
济宁铁塔、声远楼
    开车行进在铁塔寺路寻找风景,路不宽但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募然看到一道朱红的围墙,伸出一座楼阁,像红杏一枝。
    高大台基隐于围墙内,只露出女儿墙。上部两层方阁,十字屋脊,四面悬山,雕楹碧槛。瓦檐下横匾上写着:声远楼。
    这楼顶部悬挂一口重7.5吨的宋代铁钟,撞击时响彻全城,故得名。真不负李太白当年的浸淫,这名字起得如此诗意。
济宁铁塔、声远楼
    再向前行寻找入口,眼前又现出一座铁塔,高耸巍峨。塔身呈八角形,自下而上,逐层收分,飞檐平座,雕花斗栱。金属的古旧质感让人眩晕。
    塔顶是葫芦状尖顶,尺度较大。让屋檐似乎有些不堪重负,檐角挂着风铎,正南一扇鎏金天门。济宁铁塔、声远楼
    下车步行,走到铁塔寺路尽头,折向古槐路。这条路相当宽阔,路旁是济宁博物馆。原来,声远楼和铁塔都在博物馆的院内有尊严地存在。
济宁铁塔、声远楼
    馆前草坪上自由堆置着石构件,石羊之类。它们和这里的植物相融一处,亲密自然。济宁铁塔、声远楼
    这大概是一座牌坊的残件,榫卯依然可见。
济宁铁塔、声远楼
    断头狮子驮着一位力士。
济宁铁塔、声远楼
    绕到博物馆后,经过一座单孔拱桥,终于看到铁塔和声远楼相偎的身影。
济宁铁塔、声远楼
    相得益彰。
济宁铁塔、声远楼
    济宁铁塔在国保碑上的名字是崇觉寺铁塔。建于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距今有900多年的历史。
济宁铁塔、声远楼
    据文献记载:北宋崇宁四年郡人徐永安之妻常氏为还夫愿,出资在崇觉寺(今铁塔寺)内以铁浇铸释迦塔。建塔时,由于连年战乱,铁塔仅建七级而停工。到了明代,地方官署、士绅及民众都以铁塔“无顶未尽美”,而又把铁塔“譬作伟丈夫佩剑巍峨可惜冠冕不饰”。因之,于明万历九年(1581 年)由河道分府龚勉同郡守萧公倡议集资聚众动工,亦用铁浇铸,增高二级。这样,铁铸塔身为九层,计塔座在内共十一层,通高23.8米。
济宁铁塔、声远楼
    可以看出,每层平座的透花栏板皆不雷同,有斜方格,有回纹,有花卉。
济宁铁塔、声远楼
    铁制斗栱的制作也殊为不易,大概是宋代的先人已掌握焊接的技术,范铁艺术相当精湛。
济宁铁塔、声远楼
    声远楼始建于北宋中叶。明万历年间济宁道台龚勉题“声远楼”匾额一方,悬在二层檐下正前方,字体雄浑。
济宁铁塔、声远楼
    “远大化而张天声,发雷霆而震万物,上可以通乎九天,下可以彻乎九地,远可以达乎四境”。这是对声远楼上铁钟的描绘,令人心向往之。
济宁铁塔、声远楼
    济宁博物馆的背面和崇觉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始建于北齐皇建元年(560年),为单檐歇山式,五楹,横阔19米,进深12.5米,高约12米,飞檐出挑,斗拱承托,内有十根通天木柱,前廊有八棱石柱四根,为明代所换。石柱上分别镌刻有对联。
济宁铁塔、声远楼
    余到这里,已是下午五点了,工作人员咋呼着:别看了,别看。
济宁铁塔、声远楼
    中国运河之都——济宁展览馆,主要展出京杭大运河贯穿济宁史实、治河名人、帆船模型等内容。这院落也是奉祀清末著名将领——僧格林沁的僧王祠。
    僧格林沁是晚清最后一位横刀立马的王公贵族,活跃在大厦将倾的破碎山河之间。和英法联军作战,与太平天国交锋。1865年5月18日,在与山东捻军的鏖战之中,回天乏力,战死在菏泽一处麦田里。马革裹尸,停灵柩于此,后运回东北安葬。这至死不屈的热情,值得后人敬佩。功过是非,无暇过问,一个人,一个民族,只要尽到了自己的应有责任,足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萧县文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