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淮北濉溪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2012-02-27 18:51:08)
标签:

柳孜

宋体

永济渠

码头

江南运河

分类: 白墙黑瓦与古道颜色
淮北濉溪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柳孜集村,在明代以前是一个大镇,相当繁华。这是因为当年的隋唐大运河从这里经过,由宇文恺主持的这段运河,历史上称为通济渠。通济渠在公元605年开凿,分东西两段:西段自今洛阳西郊引洛河和谷水入黄河;东段自荥阳汜水,引黄河后,循汴水(原淮河支流),经商丘、宿县、泗县入淮河。宇文恺 还主持修建一段运河,就是引水到北京的永济渠。这两段河流构成了吾国大运河的最早雏形。后来,又开通镇江至杭州的江南运河,吾国运河大动脉就彻底成型。
    通济渠在柳孜设有码头,即“柳江口码头”。1949年,仍能看到刻有这字样的石碑。只是大运河已远离柳孜,历史的记忆渐渐不再清晰。直到1998年,修筑宿州——永城公路的时候,人们在地下发掘出成片成片的块石,后来考古专家又发出大唐的独木舟。运河在隋唐的走向终于确定,震惊中外考古界的柳孜大运河码头遗址的神秘面纱被一朝揭开,得见天日。
淮北濉溪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柳孜运河码头遗址被评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淮北濉溪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余驾车来到这里,白墙黑瓦,仿佛听到曾经的运河上木橹欸乃之声,大批的食盐、米面从江南运到这里。两岸鳞次栉比的手工业作坊忙碌不停,好一派中世纪盛大景象。所有的记忆浓缩在这遗址之中,门前的楹联上写道:舍近求远伫柳孜观历史更替,小中见大读码头解运河变迁。
    只是大门紧锁,余小叩门环,不见动静。于是绕墙而走,寻找机会。围墙甚高,且紧挨公路,无攀借之物。正当余失落之时,忽见前面围墙开一大的缺口,正是黄天不负有心人,立刻闪入进去。
淮北濉溪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遗址只开挖了很小的一块地,大多尚处尘封状态。从墙上的宣传标语可以看到,正准备进行着二次发掘工作,京杭大运河已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里也是其中之一。
淮北濉溪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刚才紧锁门楣的地方是办公场所,数间屋后是一座影壁。淮北濉溪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左前方可见宽大的缺口,大概是为二次发掘所开的施工通道。
淮北濉溪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铁索护卫的地方就是一千四百年前的运河码头遗址。青石磊磊,这是我们梦中的盛世情怀。这样的鲜活场景,是那样真实。

淮北濉溪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左下方的深坑处就是当年的运河——通济渠,青石垒砌的码头偎依在身边。它静静地屹立,身上的每一片石块都显露出斑驳的岁月之痕。它曾目睹过从不间断地舳舻相继的繁忙景象,聆听过日夜不停的纤夫号子。
淮北濉溪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码头采用荒石砌法,南北9米,东西14米,残高约6米;前面齐整,中间随意填充。
淮北濉溪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照壁上的前言写到:隋代运河,从都城洛阳引黄河水向东北至涿郡称永济渠,从洛阳往东南达杭州分别为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三段,总长约5000华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历经隋、唐、宋,南宋时淤废,使用了近六百年。
淮北濉溪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围墙上布展隋唐运河的沿革和柳孜码头发掘的场景。出土了唐代沉船、加固码头的木桩,还有很多碗罐钵盘壶盏灯,都是历史的尘埃。
淮北濉溪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曾经的光荣与逝去的画船听雨。
淮北濉溪柳孜运河码头遗址
    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杜鹃啼血,马蹄声咽。说不尽的大好河山,大好河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