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临涣古城遗址

(2012-02-29 17:59:13)
标签:

古城墙

临涣镇

春秋战国时代

农民起义军

分类: 白墙黑瓦与古道颜色
临涣古城遗址
    淮北市濉溪县境内,有一座副县级古镇:临涣镇,它也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临涣镇在元朝以前,一直是郡县级城市,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它是宋国的铚邑。那时候,战争频仍,铚邑地处边陲,是通往楚国的门户。为提防入侵,宋国修建了一座土城墙。
    岁月变迁,星转斗移。仿佛一切都在改变。临涣古城墙却不曾位移,一直环绕着镇里的子民。临涣城的名字在变,级别更改,城墙却始终如一地守护在那里。
临涣古城遗址
    临涣古城墙南临浍河,东、西、北三面皆为平坦耕地。整个城垣近于正方形,东西长1650多米,南北约1480米,城墙周长约6公里。虽然相关文件认可的古城修建年代是战国时期,但民间一直认为是商汉两度修建。临涣古城墙是我国延续时代较长、跨越朝代较多、没有发生过大的变迁的古城垣。它体量大、时代早、保存基本完好。
    202省道穿墙而过,在古城墙上留下一个豁口。这也算是时代的烙印。
临涣古城遗址
    古城墙上宽5—8米,高7—15米不等,城基部宽30—50米,内坡度22.3至26.5米,外坡度22.9至26.5米,总面积2.7平方公里。
临涣古城遗址
    相传土城系两次筑成,第一次是夯土,土质为黄土、杂土,夯层规整,每层厚15厘米不等,夯窝深2—3厘米。主城墙呈梯形,采用平夯法夯筑,两腰经铲削修整,并用圆木棒横向拍打,表面十分平整、光滑、坚硬。第二次覆土无夯土痕迹,输送的沙土杂以砂礓和汉代遗物。城四隅有角楼,四隅上发现有筒瓦、板瓦,纹饰为绳纹、方格纹和古丁纹。发现于城基部的较厚的红褐色古丁纹板瓦,具有战国晚期特征。
临涣古城遗址
    古城墙上郁郁青青,绿影婷婷,享受着难得的和平。两千年前,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曾攻克这里,取得了他们的第一座地盘。
临涣古城遗址
     咬定泥土,扎根大地。临涣古城遗址
     1986年,古城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涣古城遗址
     古城在2006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涣古城遗址
     苍劲厚重的身躯。
临涣古城遗址
     安详深邃的守望。
临涣古城遗址
      古老的城墙终日眺望着它的人民,相濡以沫,相吁以涩。不知黄昏清晨,天地日月。
临涣古城遗址
     城墙顶上,一条小径弯曲地伸向远方。幽静、绵长。
临涣古城遗址
        祝福临涣古城墙,永固万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