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许昌市区往南约17公里,是临颖县繁城镇。东汉末年,这里应该还是许昌的地界。当时,举世瞩目的献帝禅位魏文帝曹丕的仪式,就在这里隆重上演。
很多人都说曹魏篡汉,实际上,至少在形式上,曹丕是通过合法途径取得帝位。汉献帝三下禅位诏书,曹丕一直坚辞,直到最后一次才接受,可谓万般无奈之下登了基。只是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时至今日,人民依旧认为那只是一场政治演出。内心深处,没有人不会恋栈权力而主动让贤。
国保碑置于马路边,后面是一池泛红的死水,有些阴郁。真正的受禅表、公卿上尊号表石碑还得从右侧的小路进去,那里原是汉献帝庙。

大门紧锁,象一位与世无争的长者。这就是汉献帝庙旧址,禅位以后,献帝被贬为山阳公,但他的贵族血统依旧让人敬畏。从某种意义上,曹魏的做法充满了人情味。也许献帝是一位情商极高的隐士。建安年间的生态,使君王和黎民百姓都学会了生存之道。
绕着红墙,走在杂草上面,荒芜了时空。

献帝的生存智慧使他至今仍享有香火。

三绝碑的复制品,放在一间教室里。
三绝碑计两块。一为《受禅表》碑,传为钟繇书,碑文记载了冬十月二十九日,汉献帝让位于魏王曹丕,宣扬天命和君权神授,并描绘了祥瑞和受禅典礼盛况。上图为《受禅表》碑。22行,行49字,隶书。
《公卿上尊号奏》碑。传为王朗文,梁鹄书,钟繇篆刻,世称三绝。计32行,此为碑阴面的后10行,行49字。

《公卿上尊号奏》碑的正面。

谨录献帝退位诏书如下曰:“朕在位三十有二载,遭天下荡覆,幸赖祖宗之灵,危而复存。然仰瞻天文,俯察民心,炎精之数既终,行运在乎曹氏。是以前王既树神武之绩,今王又光曜明德以应其期,是历数昭明,信可知矣。夫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故唐尧不私于厥子,而名播于无穷。朕羡而慕焉,今其追踵尧典,禅位于魏王。”

献帝庙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