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关羽降曹之后,无时不在思念着大哥刘备和三弟张飞。终于知道大哥在袁绍身边,立刻辞曹,留下书信一封。
关羽留传于世的文学作品恐怕就这一件了,让我们看看武圣的文采。信中写到:心在人之内,以表丹诚;丹诚者,信义也。

曹操看到关羽的书信,知道势难挽回。立刻率领部下追赶关羽,以做最后的努力。在灞陵桥头,他们相见。
从这座青铜雕像可以看到,左边的那位是曹操,带着大批人马;右边那位,身单影只,只有一辆辇车,里面坐着二位大嫂,甘糜二夫人。

曹操部下神态各异,有的平静。有的似乎在拔剑;关羽固辞,引起他们的不快。曹操从未如此诚恳地面对一位潜在的敌人。
最终,曹操赠给关羽一袭锦袍。关羽不敢近身,用手中青龙偃月刀挑起锦袍,拜别曹操而去。
此刻的灞陵桥,只有关于别离的思绪。曹操对自己的下属说道: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当效之。

望梅桥。应该是取自望梅止渴的故事。
望梅桥头,一座方亭。曹操和刘备正青梅煮酒,其时刘备正寄身曹操之下,每日种菜打发时光,时正衣带诏事发,刘备更加隐晦。曹操对刘备道: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吓得刘备脸色大变,筷子掉落地上。幸好一阵惊雷,掩饰了心惊。
一座小小城门,门额有个“活”字。说曹操手下为他建好一所宅子,请曹操提意见,曹操题笔在门上写了个“活”。下面的人都不解其意。杨修刚好走来,说道:门里一个活,就是阔。丞相是觉得门修得太阔气了。人们恍然大悟。赶快把门改小。
饯行亭。曹操和关羽,就在这里喝了杯离别的酒。正所谓酒不成欢惨将别。
远处是关公骑马提刀的塑像。右侧是光绪年间所立石碑,上书:忠义神武。
义无反顾。
这是近年新建的灞陵桥。两岸杨柳依依,充满离愁别绪。
戏楼,正对关帝庙。
三门石牌坊。
后人在灞陵桥头,修建了关帝庙,以纪念关羽。
庙门前的小河上架着一座单孔石拱桥。
山门前一对雄狮,一对骏马。山门为歇山顶,两侧八字形壁墙。正脊上中心狮子驮宝瓶。
鼓楼。重檐方亭。

二道门。匾额上书:名垂寰宇。
圣德服中外,忠义共山河不变;英名振古今,精忠同日月常明。
正殿前拜殿。卷棚硬山顶。

偏殿。单檐硬山顶。

地面镶嵌着一张算盘。此传统算式名为孤雁离群。因后面的“一”和前面的“九九九八”间隔三档,像一只离了群的孤雁。
灞陵自古有行人问谁策马尔驰传名不朽,曹操于今无寸土赖此绨袍之赠遗像犹存。
汉寿亭侯大殿梁架彩绘。

亦知吾故主尚存乎
从今后走遍天涯 再休言万钟千驷
曾许汝立功乃去耳 倘他日相逢歧路
岂敢忘樽酒绨袍
弥漫着古意。
大殿的后面,有半亩方塘一鉴开。
别有洞天。

大殿后面,还有二层春秋阁。
午夜何人能秉烛;九州无处不焚香。
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兄玄德,弟翼德,德兄德弟。
静境临春水,高怀仰古风。
清代灞陵桥原貌。长21米,三孔,砖石结构。青石雕八仙望柱及辞曹书、挑袍图,为国内独有。1962年桥毁于水。此桥为原桥部分遗存复修。
荀氏八龙冢。荀彧是许昌人,八龙冢是他的墓地。
无数年以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落荒而逃。在华容道上,遇到关羽堵截。曹操没多说,只问一句:灞陵一别,一向还好?
关羽终于无法抑制内心的情感,不顾在诸葛亮仗前立下的生死状,闪出一条小道。曹操从容而去。
就这样,就这样,悄悄地离去;只留下只留下淡淡的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