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班的地方就在户部山的附近,因此户部山古建筑群是离我最近的国保了,经常也到山上走走,山很小,严格的说应该是一篑,就是小高地,感觉还不错。户部山在秦末名为南山,当时徐州城小,这里紧挨城墙之南,那时还是一座山的样子,比较高大,山前是一片开阔地,项羽训练兵马就在那里,项羽站在南山之巅,将士们训练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后来感觉夺得天下,自封西楚霸王,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说的就是这里。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南山曾经高大,现在矮小了呢?原因是黄河夺泗改道,大量淤积泥沙使徐州地面抬高,现在徐州老城区地下十几米经常会探到老基础、老墙壁。地面抬高自然使南山相对高度变小,成为一片宜居且防水的高尚居住区了。1624年,徐州户部分司署为避水患迁往南山。因靠近城池,有钱有势的官宦之家和富贾豪门纷至沓来,成为了富户们争相趋居之地,久之,这里成为户部山,居住于此便成了富贵和身份地位的象征。
似水流年,徐州能传至今日的明清老宅只有在户部山能看到了。就建筑而言,户部山的建筑包括项王的戏马台,官绅富户的大院,城市中产阶层的四合院以及普通百姓的大杂院。戏马台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建筑,本人有过专文《秋风戏马》作介绍,也在文物保护之列。我看了户部山古建筑群的保护范围,北、东至环山路,现在叫状元街,因为这里出了徐州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李蟠。西至彭城路,就是崔翰林府那一片建筑。这一片老宅蜿蜒彭城路至状元街之间,已维修数年,一直进展很慢,不知是何缘故。
文保碑后的一座院子。

状元街西下坡。状元街是一条环山路与项王路一起形成封闭圆状,将户部山顶部包住。下面我拍得都是从国保碑起逆时针环这条路的门脸。

天下正道数千年一贯华夏,和衷大德亿万人双修青春。横批:紫气东来。

徐州民俗博物馆。

天下正道恰逢盛世,和衷大德再创新宇。横批:天和养生。

周长海艺术工作室。
徐州文保单位:权谨牌坊。这座牌坊是移建过来的,本不在这里。原坐落在徐州市统一街北街,始建于明宣德二年(1427年)。是徐州解放后保存下来的唯一的宣扬忠孝名人的纪念性建筑物。

权谨,字仲常,徐州人,是载入《明史》的“孝义”典范人物之一。明永乐年间任青州府知县(今山东境内),为政清廉,以荐历光禄署丞。后被仁宗召拜为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宣德元年任通政使司右参议。曾参与编撰徐州最早的史书《彭城志》。因母年事已高,辞官归家,奉母至孝庐墓三年,而传为佳话.宣宗帝下诏在彭城建权氏忠孝祠堂,并御赐金字匾:“圣旨”。“钦赐权孝公坊,“天朝元辅”,“忠孝名臣”、“中原文献”,予以旌表。

权谨牌坊是有“圣旨”二字,它表示皇帝下旨兴建,但得地方自己出资。但有这两字,也说明牌坊级别不低。至少说明是官办的。

戏马台便门。国保碑处是正门。这个门应该是直达郑家大院。

戏马台石刻。李可染题。
这一片是崔翰林府,尚在整修。崔家后人还在里面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