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言道:圣人出,黄河清。在这中华泱泱五千年历史上能被称为圣人的很少。山东被描绘成一山一水一圣人。这圣人就是孔子。孔子可谓是我中华圣人之首,也有人称他为文圣,这点从古至今似乎没什么异议。还有一武圣,山西人关羽。这个好象争议较大。因此孔子文圣的地位很高,以前全国各地都有文庙,祭祀孔子。惜乎文化革命之后,文庙遭受灭顶之灾,吾辈从此再难见过文庙。说来惭愧,此次济南文庙之行,竟是我以不惑之年的有生第一次。痛何如哉!
济南府学文庙坐落于济南市历下区明湖路248号,北临大明湖,临近芙蓉街等老城街巷。济南府学文庙创建于宋熙宁(公元1068-1077年)年间,元末倾塌,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重建。到了清代,也多次对文庙进行修整,但基本保持了明朝文庙的规模和建筑布局。自2005年9月10日正式开工重建,历经5年精心维修的济南府学文庙已2010年09月28日全面竣工。
上图为南门。

棂星门为四柱三间冲天式雕花石坊,柱间设红色栅栏门。柱前后以石鼓夹抱,并分别用石戗柱倾斜支撑。
原棂星门已毁,基址无存。文物部门根据历史资料重建。

影壁位于文庙之外,向北与大成门对景,长9.85米,高约5米,厚0.95米,砖砌,呈“一”字形,琉璃瓦顶。其北面正中有圆形砖雕装饰图案,为清代遗物。数十年来因作为围墙使用而免遭拆除。

矗立在文庙西墙的“太和元气”石碑,长约3米,高约1.5米,与目前曲阜孔庙内同名石碑均为明嘉靖二十四年巡抚副都御史曾铣书,应是从同一件作品上拓下镌刻的。从落款时间来看,前者比后者早一个月问世,显示在当时,各地祭孔场所之间的密切关系。

泮池在棂星门北数米,池近半圆形,弧面朝南,北岸弦长37.4米。池周环绕白石望板、望柱。泮桥从池正中部跨越南北,为青石拱桥,长19米,宽2.88米,共五孔,正中桥孔最大,两边孔径对称递减。
重修过程中,施工人员还在屏门以北发现了明代泮池遗迹,并将之恢复,使府学文庙内出现罕见的“双泮池”景观。

大成殿。是济南市最大的单体古建筑,也是山东省境内现存最大的单檐庑殿顶古建筑之一,在中国各地文庙大成殿中的规模位列第三。大殿面阔九间,东西阔34.5米;进深四间,南北深13.9米;通高13.86米,面积约480平方米。单檐庑殿顶上,覆盖黄琉璃筒瓦,木架为抬梁式结构,柱有收分、侧角和升起,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点。檐下设斗栱,明间平身科两攒,其他间各一攒。斗栱和垫板绘有彩画。殿内采用减柱做法,顶部设天花,标高不同,其中明间和次间的天花较低,梢间和尽间的则较高。殿周东、西、北三面围以檐墙,南面前檐居中各间均为六抹头菱花隔扇门,唯两端尽间为菱花窗。大殿正中供奉孔子及四配和十二贤哲,孔子像高2.72米,大成殿两侧的东西廊庑内安放孔子弟子塑像。
大成殿顶篷牌匾。生民未有,与天地参,万世师表。

孔子塑像。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

颜子,子思子。

孟子,曾子。


十二哲。

东西厢房配享孔子72贤弟子。

大成门全景。

明伦堂。朱熹手书。明伦堂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斗栱,施彩画,是文庙内专司教育之职的场所,体现了文庙的“庙学合一”。1950年代被小学拆除以修建教学楼。现已依照史料在大成殿北的原址上复建,并将作为一处国学讲堂。为此,内部采取减柱设计,以增加课堂空间。
厢房。

尊经阁是文庙存储经典之地。府学文庙尊经阁为重檐歇山顶建筑,曾藏有多通石碑,现已不存。1950年代,原尊经阁仅剩遗址。由于缺乏详细建筑规格资料,府学文庙维修工程指挥部于2008年起根据明代建筑的形制在原址稍偏南处进行了重建。建成之后的尊经阁是文庙内最高的建筑,并成为文庙以北的大明湖路上重要的景观。

尊经阁梁架彩绘。


德音琴社,乐师正在弹奏古琴。孔子要求人们掌握六艺:诗、书、礼、乐、御、射。学全了很难。见贤思齐啊。
文庙的格局从南到北,依次为南门、中规中矩亭、棂星门、大小泮池、屏门、戟门(俗称大成门)、大成殿、东西廊庑、明伦堂、尊经阁等主要建筑。完整呈现文庙的规模和形制。吾人得以重温儒学的博大精深,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