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见这样一则消息,总觉得感觉有些奇怪,消息说的是,有一个叫特洛伊的安全套厂家,在广州地铁投放了广告,鉴于安全套的特殊用途,所以在广告上并没有很明显的说这个产品就是安全套,但安装不到三天,仍被相关单位要求撤了。而这已经不是安全套广告第一次被迫“撤退”。而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触碰了广告管理的所谓潜规则:“有伤风化”。

几乎所有的广告之战都是品牌之争。尽管早在1955年中国便开始自行生产安全套,但由于安全套一直以来都是由国家计生部门免费发放,温饱无忧的厂家压根不需要考虑做广告。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外来品牌安全套杀入中国市场,中国本土也兴起了一批颇具雄心的安全套厂家,当生存压力把他们推上开拓品牌之路,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闯进了一个禁区——
1998年10月,杰士邦以一句“无忧无虑的爱”,在广州的80辆公共汽车上亮出了中国第一条安全套广告,但33天后就被有关部门勒令撤下;1999年11月28日,国家计生部门在中央电视台《中国人口》栏目播出一则公益广告,宣传安全套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但只播了一天便被停播;2000年5月,某安全套广告牌再度现身武汉汉江桥旁一栋大厦,仅仅20个小时,该广告即被当地工商局撤下。似乎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都在集体抵制安全套广告。

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消费环境下,中国的消费者比较喜欢跟着广告走,从这个意义上讲,不让安全套做广告对于厂商来书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一位网友的留言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作为一种商品,都拥有打广告的权力,安全套和其他产品一样满足着人民的日常需要,但却不能获得和其他产品一样平等的发展空间。如果说危害健康,烟草的广告不一样改头换面走在了大街上,而拥有预防艾滋病、性病传播,对人有益无害的安全套却因为所谓的有伤风化的潜规则而撤退,未免太不厚道了。”
是啊,啥时候安全套广告才不用被迫“撤退”了呢!广告管理的这种其实掩耳盗铃的潜规则合适才能打破?只有天知道。(张书乐写于2007年7月6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