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人都是“窥私狂”

(2007-03-19 19:35:19)
分类: 时事时评
 时下,似乎在电视台的黄金时段上总是看到和情感有关的东西,而且都是那么的真实,如《情动八点》、《寻情记》,而无聊的男人和有闲的女人聚在一起就会将昨晚在电视里看到的别人的苦乐哀愁拿出来摆上一番龙门阵。久而久之受到身边的这些人的影响,竟然从中发现了几条所谓的“哲学”。

 “观照己身型”。当公务员的李大姐总是喜欢将电视节目中的真实情感故事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或许是生活中有太多不如意,今天在《情动八点》看见有人的丈夫有外遇,她就会联想到自己作生意的丈夫为什么总是不回家吃饭,明天在寻情记中看到有人为了找回失去的爱而伤心欲绝,她就莫名其妙的担心起自己的将来。李大姐平时就对身边的朋友没有什么顾忌,每每一聊起这些节目,就最终会引出类似的话题来。

 “密切联系群众型”。和李大姐不同,牌友小刘妹子有个幸福的家庭,当然同时也是情感类节目的忠实拥护者。按理来说,也就没有什么好遐想的了。但她却总是喜欢将电视上的那点鸡零狗碎的事情和身边的朋友联系起来。这不,前不久,她的一个好朋友因为迟迟没有怀孕而被老公的父母埋怨了几句,小刘立刻就“引经据典”的用节目里面的案例“现身说法”,大谈没有孩子的感情是不牢固的,比如电视节目的某某事情,要么就说某节目中婆媳不和引起了家庭纠纷,似乎给人感觉,情感节目已经变成了她判断事物的一个依据。

“无聊生非型”。这类人可以说是不少喜好情感类节目者的通病。就如同样喜欢情感节目的大学老师周满哥说得那样:“平淡的生活逐步让人乏味,而寻求生活中的刺激却又绝无可能,特别是对于安稳的都市人群来说,那么解决之道就只能在非现实的空间里寻找一点寄托。以往这类真人版的情感故事只存在于《知音》这样的杂志,或幻化为影视剧,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但那些多多少少和我们的生活脱离的太远,无法让我们有生活的代入感。而情感类节目的兴起似乎满足了我们在这方面的需求,曲折离奇的情感波折,真人真事的面对面展现,一切都那么原汁原味,一切都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自己身边。这就给我们带来了两种心理慰藉,一种是通过别人的生活来‘实现’自己潜意识中无法做到或难以达到的目标,比如和初恋情人的再次聚首,鸳梦重圆。而另一种慰藉则是一种窥私癖的表现,任何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着好奇心,但在自己的生活圈子中,过度的好奇心只会让自己陷入孤立的状态,而情感类节目恰恰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人们在无意识中释放了自己压抑许久的好奇心,尽管电视上的人和事并非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那些是绝对真实的,甚至真实的有些残酷,这就让观看者得以在完全没有心理负担和道德压力的条件下,透过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平台,合理合法的窥视他人的隐私,从而实现自己内心中的‘满足’,而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每一个观看情感类节目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窥私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