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维客吗?哥们,以你上网的频率,来加入我们吧,一定钱景广阔”。这已经是我在最近这一个月接到朋友发来的的第二个维客邀请了。
出于好奇,以前作记者时候的劣根性未免再次发作。我借了个由头跑到了这个朋友阿三那里一探究竟。原来所谓的维客(wiki),每天的“工作”其实很轻松,就是上网解答别人不知道的问题。现在网上提供这种服务的地方很多,毕竟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网络上的信息也急剧的膨胀起来,仅仅是用搜索引擎查一个想知道的东西,往往会有成百上千个网址被检索出来,如果能花上大把的时间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还算幸运,怕就怕花了时间依旧是一无所获。而他所要做得工作就是在这些维客站点上,针对网友们提出的五花八门的疑问做出最完美的回答。而维客所做得事情就是自己把需要答案的人所要作的那部分“劳动”完成,同时既然付出了相应的劳动,当然要按劳取酬。当然这钱不是网友付,而是网站,每次自己的答案被评为最佳答案时,就能赚取到一点积分,而积分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换取一定量的真钞了。
阿三说作维客就是SOHO族,尽管现在赚得钱少,但还勉强够维持生活。之所以做起维客的营生,阿三显得有些无奈,上次被公司老板炒了鱿鱼后,这个历史系的高材生就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赋闲在家又百无聊赖,看着维客好玩,就串了一回票友。但阿三毕竟不是江湖百晓生,真的仅仅靠他所掌握的那些知识来完成这项工作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任务。最初的一段时间完全是靠兴趣维持的,一天下来,也解答不了两三个问题。结果“开业”第一个月,只赚了200多元,如果扣除电费,还亏了。
不过阿三没有气馁,第二个月他总结了教训,转变了工作模式,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尽管做不了江湖百晓生,但做个江湖百搜生还是绰绰有余的。他所需要做得就是先登陆那些维客网站,查到哪些问题尚未有人做出标准答案,然后他再用搜索引擎去一一检索,通过他对搜索功能的一些巧办法,很自然的过滤掉大多数垃圾信息,然后查到想要的内容,再将答案贴到维客网站上。这样一个月下来,他的收入立马过了千元大关,不过这还是让阿三觉得有点亏,毕竟所付出的劳动量还是挺大的。
半个月前,阿三开始将这种看似SOHO的维客生活产业化了,他找到了3个同样在网上提供维客服务的人,集合大家的力量来作搜客,对此他们还作了明确的责任分工,有个还在学校读书的大学生利用他的图书证去图书馆查阅工具书,2个人利用网络搜索相关答案,他则负责收集尚未被解答的问题,这样做得结果是,他们解答问题的效率得到了提高,答案的质量则明显的更加精准,而相对来说,他们的答案也就更加高频率的被评为了最佳,自然来“米”的数量也比以前充实了许多。
阿三作为发起人,现在已经号称是这个维客团体的CEO,尽管其实还是个皮包公司,但他还是在他们用来交流信息的QQ群里写了如下一段简介:“从小作坊到流水作业,尽管我们暂时很穷,但我们会获得很多”或许这种搜索的生活,将会成为新新人类的一种不错的选择。(原载于三湘都市报
作者:张书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