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做了多年的记者,从来都习惯于采访别人。特别是深度报道的时候,总是毫不厌烦的提出各种各样刁钻问题,意图把被采访者大脑里所有我所需要占有的信息都挤兑出来。
离开了香港文汇报、离开了电视台,离开了心爱的媒体,现在算来,我不做记者已经有2年了。尽管在机关里还是从事着和媒体相关的工作,尽管总是在某种程度上充当采访者的角色,但毕竟感觉已经不再和从前一样。过去做记者的时候,采访人和事,是凭着一股激情,凭着心底的良知,就想一个唐吉诃德一样,在和风车战斗,那个时候,我成功过,成功的发现了一个老村支书,一个用自己身体堵住枪眼,保护学生却没有手术费治病的老人,在我的呼吁下,他获得了荣誉,省委常委来了,本省十大新闻人物的桂冠来了,而更重要的是他获得了治疗的机会,免费的,那时的我感觉到了社会良知的复苏,一种为别人尽了绵薄之力的快乐,成功数不胜数,一篇文章断送了制造假古迹的旅游局长的前途,一张图片向世人宣告了一处当年考古六大发现的深刻意义,而失败也同样数不胜数,面对黑恶势力,我无能为力,当贩卖毒品的老大从我身边扬长而去时,我精心撰写的文章被迫沉默,当看到一个个家庭因为天灾人祸支离破碎时,我唯一能做的只是用镜头和我的笔记录下他们的痛苦,用别人刚刚给我的红包塞进他们的手中,但我知道,这一切都于事无补,我只是个普通人,一个平凡的码字工。这个时候,我发现自己已经老了,人渐渐麻木,尽管当时我才刚刚23岁。
如今,采访仅仅是工作,一个需要我完成的工作,不再复有激情,也同样没有了过去那种社会的责任感和压力,说什么,写什么,都有了固定的模式。而我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想要找回自己的激情和责任。我开始在我并不熟悉的IT产经中找自己的一片天地,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正如我在《IT时报》的专栏上的自我描述一样,我对于我自己,仅仅想做到“用自己的笔去影响IT圈”,开始自由撰稿生涯后,我似乎成就了自己的名望。成了博客网的热门作者,被中国计算机报、IT时报、扬子晚报等当作特约评论员,在各种不同的刊物上开辟自己的专栏,甚至于一篇在网易发表的3千字赚钱文章也会被《中华新闻报》当作新闻学理论文章全文发表。但我突然发现,其实我所影响的只是自己,对于整个IT产业,我的声音依旧还是渺小的,我只是个普通人,一个平凡的码字工。我似乎更老了,这时我才25岁,却离开一个记者走向成功的黄金时代了。
离开了香港文汇报、离开了电视台,离开了心爱的媒体,现在算来,我不做记者已经有2年了。尽管在机关里还是从事着和媒体相关的工作,尽管总是在某种程度上充当采访者的角色,但毕竟感觉已经不再和从前一样。过去做记者的时候,采访人和事,是凭着一股激情,凭着心底的良知,就想一个唐吉诃德一样,在和风车战斗,那个时候,我成功过,成功的发现了一个老村支书,一个用自己身体堵住枪眼,保护学生却没有手术费治病的老人,在我的呼吁下,他获得了荣誉,省委常委来了,本省十大新闻人物的桂冠来了,而更重要的是他获得了治疗的机会,免费的,那时的我感觉到了社会良知的复苏,一种为别人尽了绵薄之力的快乐,成功数不胜数,一篇文章断送了制造假古迹的旅游局长的前途,一张图片向世人宣告了一处当年考古六大发现的深刻意义,而失败也同样数不胜数,面对黑恶势力,我无能为力,当贩卖毒品的老大从我身边扬长而去时,我精心撰写的文章被迫沉默,当看到一个个家庭因为天灾人祸支离破碎时,我唯一能做的只是用镜头和我的笔记录下他们的痛苦,用别人刚刚给我的红包塞进他们的手中,但我知道,这一切都于事无补,我只是个普通人,一个平凡的码字工。这个时候,我发现自己已经老了,人渐渐麻木,尽管当时我才刚刚23岁。
如今,采访仅仅是工作,一个需要我完成的工作,不再复有激情,也同样没有了过去那种社会的责任感和压力,说什么,写什么,都有了固定的模式。而我似乎在寻找着什么,想要找回自己的激情和责任。我开始在我并不熟悉的IT产经中找自己的一片天地,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正如我在《IT时报》的专栏上的自我描述一样,我对于我自己,仅仅想做到“用自己的笔去影响IT圈”,开始自由撰稿生涯后,我似乎成就了自己的名望。成了博客网的热门作者,被中国计算机报、IT时报、扬子晚报等当作特约评论员,在各种不同的刊物上开辟自己的专栏,甚至于一篇在网易发表的3千字赚钱文章也会被《中华新闻报》当作新闻学理论文章全文发表。但我突然发现,其实我所影响的只是自己,对于整个IT产业,我的声音依旧还是渺小的,我只是个普通人,一个平凡的码字工。我似乎更老了,这时我才25岁,却离开一个记者走向成功的黄金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