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逼其午睡到顺其自然,尊重孩子让我更加快乐

(2009-05-18 22:29:36)
标签:

生活

育儿

尊重孩子

午睡

情感

分类: 育儿感触

     孩子睡午觉在别人家可能是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而在我家却一度演化为一场战争,战争中的我怒目圆睁、大声呵斥,要求孩子睡觉;战争中的孩子嚎啕大哭、奋力反抗,坚决不执行。等孩子在极不情愿中睡去后,我早已精疲力尽,这才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有“胜利”,而是很失败,才发现其实自己在徒劳地消耗着体力和情绪,发现自己强加在孩子身上的爱其实已被孩子恐惧和厌恶,发现我当时希望孩子能睡个午觉,以保证下午精力充沛的初衷已经被扭曲成“无论如何孩子也要听妈妈话”的霸王条款,我突然很后悔,很讨厌自己。

    我家孩子从小就不爱睡觉,月子里的觉就少得可怜,长大了则更不爱睡了。有时我们就不特意要求她睡觉,她经常是到了下午三、四点钟才睡,甚至不睡。但现在不同了,她最近上了幼儿园的半天班,是下午的半天班,两点半前就要送到幼儿园去。和她一个院的其它小朋友都是十二点多最晚一点就睡午觉了,而且一睡就是一、两个小时,而她即便早上7点起床,中午还是一点困意也没有,照样蹦啊、跳啊,拉着我和她玩。但是,我担心她中午不睡觉下午上幼儿园精神不好,影响身体,又有其它孩子午睡两个小时做参照;且希望她现在能养成定时睡午觉的习惯,等9月上全天幼儿园也好适应,不至于挨教师批评,(曾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一个孩子中午不睡午觉,被幼儿园老师关进小黑屋,得了自闭症,一直没有好)于是让她睡午觉的心情非常迫切。

    一天中午一点左右,我对她说,孩子,该睡觉了,睡觉了好上幼儿园。“可是我不困,不想睡。”她说。“怎么会不困呢?今天你起得挺早的,听话,上床睡觉。”她不情愿地上了床。但还是没有要睡的样子。她开始在床上蹦来蹦去,又骑到我身上,抓我的头发,我被弄得很疼,开始不耐烦了。“睡觉!”我大声命令到,然后把她抱过来,搂在怀里,轻轻摇晃并拍打,希望她赶快入睡。然而,这只是我的一厢情愿。小家伙毫不领情,睁着两只大眼睛,笑着说:”我不睡!我要出去玩!” 说着,挣脱了我的怀抱,跑到床边坐下就要下床。“不行!”我开始生气了,把她拽了回来,又重新抱在怀里,可能动作有点大,她开始大叫:“我不困!”“不困也得睡!要不下午会困的!”我以家长的威严镇压她。她开始用手打我、用脚踢我,我的脸、肚子被弄得生疼生疼的,这下我真的火了。“好,你不睡是吧!我走了,你自己玩吧。”说着,我放下她,独自下床,准备出去,吓唬吓唬她。“妈妈!你别走!我睡!”她带着哭腔说。她淘气,但胆子很小。“好,那快睡!”我又回到床上,抱起她拍着她。但她仍是睁着两个大眼睛,一会儿说话,一会儿唱歌,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估计已经快1点半了,这还能睡多长时间啊?我再次发脾气了,大喊着:“睡觉!别的小朋友都睡觉了,为什么你不睡?”“我睡不着啊。”她仍很清醒。“那我走了!”我准备故技重施。“不要----!”她这回大哭起来。我回来抱过她,轻轻拍着,说:“睡吧,睡吧。”她终于是折腾累了,也哭累了,哽咽着慢慢的闭上眼睛睡去了,但还时不时哼哼两声,胸脯也一起一伏地,好像很委屈的样子。孩子是被我逼睡的,而且只睡了半个小时就到了去幼儿园的时间。

    之后,我在网上看到,“关于孩子睡午觉的问题,有一部分孩子是属于睡眠需求比较少的一类,从婴儿时期可能就只睡八九个小时,这种情况也没有必要逼他午睡。总之,家长不要强求孩子午睡,只要保持充足而有规律的睡眠就可以了。”想想那天她大哭着说“我不困”的样子,我的心头很酸。孩子属于睡觉很少的那一类孩子,她中午根本就不困,不想睡觉,我为什么一定要逼她睡呢?也许是为了让她养成睡午觉的好习惯,但如果根本不需要午觉,又何必要这个习惯呢?也许是我累了,想睡觉,所以才逼她也睡,但这样做岂不是太自私,只顾自己,不顾孩子的感受吗?也许是因为想让她意识到睡午觉是必须的,因为别的孩子都睡,如果不睡上全天幼儿园可能会被老师批评,但上全天幼儿园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何必现在让孩子“受罪”?即便到时她真的不睡,挨老师挨评,我们可以中午把她接回家,下午再送去,因为幼儿园离家很近。总之,逼孩子睡午觉的理由只有一个,但不逼孩子睡午觉的理由却有很多,我真的没必要一定让她睡,结果弄得孩子大哭小闹,我也精疲力尽,实在是得不偿失。长此以往恐怕还会让孩子惧怕午睡,产生逆反心理,因为那天以后,她上午就会说:“我中午不睡觉,我要玩。”没想到,逼孩子睡觉非但没有让她舒服,反倒产生了负面效果,真是可悲啊。 
    人往往喜欢随大溜,希望跟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这样心里才会觉得踏实。而广大家长的这种心理则更加明显。比如孩子到了三岁就要上幼儿园,如果不上幼儿园就唯恐孩子会孤僻,会被家里人宠坏,学的知识会比别的孩子少,等等。有的家长甚至将不到2岁的孩子送入幼儿园,即使家里有人看,全然不顾孩子幼小心里的焦虑感受;再比如看到别的孩子上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就唯恐自己的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不管自己的孩子喜欢不喜欢、适不适合,钢琴、美术、舞蹈,统统给孩子报上,回来还要逼孩子放弃玩乐的时间,监督孩子完成课后甚至是额外的作业,不管孩子乐不乐意,高不高兴。再比如,和我一样,看别的孩子睡午觉,唯恐自己的孩子变成“另类”, 不管孩子想不想睡,一定要孩子睡,等等。父母通常都在将自己的判断标准横加在孩子身上,但我们常常会忽略的是,当我们以家长的权威要求孩子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时,完全没有意识到这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做为人的选择权,扼杀了孩子做为孩子的天性,进而践踏了孩子刚刚萌生的、脆弱的尊严,并可能使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从此很难听进父母的话。

    每个人都希望被尊重,孩子也不例外。如何爱孩子是一门学问,按照孩子的特点去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而不是一味强求自己的孩子和大多数孩子保持一致,才是更好地爱孩子,如果到达快乐彼岸的道路不只一条,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观点,否认孩子的选择呢?

    逼孩子睡觉这件事给我上了一课,现在我不再逼她睡觉了,而是高兴的和她一起玩,看到她快乐的样子,我也很快乐。我希望自己今后能真正做到尊重孩子,让孩子快乐,但这个美好的愿望可能还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面临新的考验,到时我还能做到吗?我会努力,会争取。您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