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自驾游(二十一、甘肃甘南州之舟曲县)
标签:
杂谈旅游摄影自驾 |
分类: 游记 |
D21(2023年9月1日)小雨转晴





“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右图:甘肃省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1935年9月16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越过雪山草地后,突破国民党重兵扼守的天险腊子口,打开了通往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胜利道路,实现了北上抗日的伟大目标。腊子口战役的辉煌胜利将永远彪炳我国革命史册。在腊子口战役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右图:当年红军遗留在迭部的大印。此枚大印呈圆形,由印面、印台印柄组成。印面直径10.5厘米,印台高1.8厘米,柄方形(1.5*1.5厘米),长9.7厘米。印面用铅锌腐蚀板精致而成。印面有0.2厘米宽的边沿,边沿内是一圈用两颗红五星隔开的隶书文字,上部文字较小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字样;下部文字较大,为“财政人们委员会”字样。文字圈内又有一细线圈,围内麦穗与谷穗相接环抱一地球,麦穗头与谷穗头中间以稍小的五角星相隔,地球图案的经纬线和南北极圈之上是由铁锤和镰刀组成的党徽。


左图:舟曲县人民政府;右图:舟曲县检察院。够气派的吧。




甘南自驾路线图(2023年8月25日——9月1日)
清晨,窗外又飘起了雨花,不过确实没有初进甘南时那么冷了。按计划,今天老知青就要出甘南了,大家多少有些伤感。
吃罢早饭,老知青沿着红军当年走过的长征路,冒着小雨出发了。大通车在山峦叠嶂,沟壑纵横的迭部境内的蜿蜒而行。时间不大,G345公路边突现一巨大红色路牌,上书“一路向北”四个金色大字。老知青赶紧下车观看,原来是俄界会议遗址到了。


俄界会议遗址
俄界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在甘肃境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对于确定红军北上战略,战胜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错误,顺利完成红军长征,具有重要意义。“俄界”汉译又作“高吉”,藏语意为“八个山头”,即今天的迭部县达拉乡高吉村。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主席向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下达了以三天行程夺取腊子口的命令。随即林彪将命令以电报的形式发给先遣部队红四团团长王开湘将军和政委杨成武将军。长征途中著名的“腊子口战役”自此拉开序幕。
九龙峡大峡谷
老知青驱车沿G345公路继续东行不久,就进入了“九龙峡”大峡谷。九龙峡,藏语名为“亚卡加隆”(狭长的隘口),系地质构造运动及白龙江长年切割而成。峡谷中白龙江水流湍急,江两岸悬崖垂直高度800余米,两岸绝壁之间仅宽数十米,一水之隔而已,北岸属迭山山脉,南岸属岷山山脉。
望着车窗外雄浑壮观的大峡谷,车窗内,追寻红军长征印记一路走来的的老知青不由朗诵起
毛泽东主席那首歌颂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著名诗篇——《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老知青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峡谷中回荡。向英勇无畏的红军战士致敬。


腊子口战役旧址
出了九龙峡,大通车继续东行,在代古寺隧道入口处转向北行(未进隧道),奔腊子口而去。腊子口系藏语之转音,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该峡口自古便是北连洮岷南通四川的天然通道,甘川古道上一处地势极为险要的峡谷隘口。该隘口雄踞腊子河,长约30米,宽近8米,两面是斧劈刀削般的悬崖绝壁,水流湍急的腊子河由北向南纵穿隘口。隘口处横架一座1米多宽的小木桥。实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门户。当年红军长征至此,发动了著名的腊子口战役。从此,
腊子口便名扬天下。
腊子口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重要战役。1935年9月,红军北上抗日,途经腊子口,与凭借天险、阻截红军北上的国民党新编十四师进行了激烈的战斗。红军战士机智勇敢地挫败了敌人的严密封锁,一举突破天险,为红军顺利进入陕甘宁边区,实现北上抗日打开了通道。因而,这次战斗的壮举和天险腊子口一起被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腊子口战役”纪念碑
在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地方,一座高大雄伟的纪念碑耸立在腊子河边。纪念碑宽2.5米,象征二万五千里长征,高9.16米,寓意1935年9月16日攻破天险腊子口。纪念碑南、西两面镌刻着杨成武将军(腊子口战役的前线指挥员)亲手题写的“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八个大字,北面刻写着甘肃省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腊子口战役的辉煌胜利将永远彪炳我国革命史册;在腊子口战役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沿腊子河边的栈道往北走一点,就是腊子口隘口。如今,隘口前还留有一座国民党军的碉堡。此时,站在小木桥上的老梁我,望着碉堡上黑洞洞的射击孔,耳边陡然响起震耳欲聋的枪炮声,眼前仿佛出现了红军战士用血肉之躯攻占天险腊子口的惨烈场景。
瞻仰完“腊子口战役”纪念碑,老知青继续驱车前往“腊子口战役”纪念馆。纪念馆建在大山深处的坝子上,四周青山环绕,肃穆清幽。
纪念馆是一座现代化的三层楼房。馆内有许多红军长征时期遗留下的珍贵展品,并有讲解员( 令老梁我惊讶的是这里的讲解员全部是现役军人) 凭借沙盘、投影仪等辅助工具,免费为参观者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在纪念馆二楼,老知青面向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雕像三鞠躬,借以缅怀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


走出展馆大楼,老知青来到纪念馆大楼前合影留念。让相机留下这永恒的纪念,记住那难忘的岁月。
离开腊子口,老知青驾车返回G345代古寺隧道入口处,并穿过隧道向甘南州七县一市中的舟曲县进发。舟曲县也是老知青此次甘南之行最后一个即将到达县。大约一个小时后,大通车开进了舟曲县县城。
舟曲县位于甘南州东南部。舟曲,藏语意为“白龙江”(我说呢,白龙江一直伴随在老知青的
左右) 。该县位于甘南州东南部,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结合部和川甘陕三省交界处,是藏汉文化的交汇带,是泥石流、滑坡等严重自然灾害的多发县。
舟曲的老城与新城
午餐,老知青找到一家卖小碗菜、砂锅的餐厅,菜品味道不错,且价格便宜。但更为重要的是,老梁我在这里找到了这座城市为什么如此之新的原由。原来,舟曲在经历了5.12(2008年)大地震、8.8(2010年)特大泥石流后,城市遭到了毁灭性破坏。舟曲人民一边重建老县城,一边又在距老县城7公里的地方建了今天老知青看到的新县城。
告别了舟曲新城,途径白龙江畔的老城不久,大通车来到兰海高速两河口收费站入口。这是,
老知青自8月25日进入甘南来首次驾车重返高速公路。出了两河口,上了高速也就意味着与“甘南”说再见了。再见啦,美丽的九色甘南!再见啦,净化灵魂的甘南!再见啦,令人难以忘怀的甘南!


陇南市
高速公路上,大通车撒了欢儿的飞奔,很快便驶进了陇南市。陇南市,古称“武都”,是甘肃省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陇南地处秦巴山区、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的交接区域,扼甘陕川三省要冲,素有“秦陇锁钥,巴蜀咽喉”之称;又因地貌俊秀,气候宜人,故又有“陇上江南”之称。
进入城区,刹那间老知青就被滚滚红尘淹没在车山人海之中。一时间,从梵音净土归来的老知青还真有点不适应。
老知青在远离闹市的白龙江畔找到一家快捷酒店。酒店设施不错,带电梯,省去了“老人家”的爬楼之苦。酒店楼下有家川菜餐厅,味道不错,且价格便宜。见此场景,马不停蹄跑了二十天的老知青一致同意在此休整一天,缓解一下旅途及高原给身体、精神带来的不适。毕竟,老知青
已然不是当年风华正茂的“知识青年”了。
晚饭后,老知青各自安歇。明天,大家不用早起,可以睡到自然醒。幸福啊!
行程:迭部县→腊子口→舟曲县→陇南市
里程:274公里
景点:俄界会议旧址、腊子口战役旧址及纪念馆、
俄界会议遗址


白龙江

“九龙峡”大峡谷

“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右图:甘肃省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1935年9月16日,毛泽东、周恩来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越过雪山草地后,突破国民党重兵扼守的天险腊子口,打开了通往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胜利道路,实现了北上抗日的伟大目标。腊子口战役的辉煌胜利将永远彪炳我国革命史册。在腊子口战役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腊子口战役旧址
腊子河

腊子口战役纪念馆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雕像

右图:当年红军遗留在迭部的大印。此枚大印呈圆形,由印面、印台印柄组成。印面直径10.5厘米,印台高1.8厘米,柄方形(1.5*1.5厘米),长9.7厘米。印面用铅锌腐蚀板精致而成。印面有0.2厘米宽的边沿,边沿内是一圈用两颗红五星隔开的隶书文字,上部文字较小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字样;下部文字较大,为“财政人们委员会”字样。文字圈内又有一细线圈,围内麦穗与谷穗相接环抱一地球,麦穗头与谷穗头中间以稍小的五角星相隔,地球图案的经纬线和南北极圈之上是由铁锤和镰刀组成的党徽。

纪念馆后山
舟曲县

左图:舟曲县人民政府;右图:舟曲县检察院。够气派的吧。

不错吧,还有大虾吃

出了两河口就与甘南说再见啦

进了武都就到了陇南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