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自驾游(十六、甘肃甘南州之夏河县)

标签:
杂谈旅游美食摄影自驾 |
分类: 游记 |
D16(2023年8月27日)晴




左图:工艺精湛,色彩艳丽的木雕门楼;中图:装饰金龙的寺门;右图:古朴雅典,雕工精细的本色木质门楼。




酥油花与壁画













桑格大草原

桑格大草原

桑格大草原

桑格大草原

桑格大草原

桑格大草原

桑格大草原



拉扑楞寺
清晨,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一路行来,老天爷好像特别眷顾我们这些当年的“知识青年”,今天的老知青。每逢重要景点,总能让老知青避开风雨,见到彩虹。进甘南之前老梁我最担心的就是甘南天气,因近十来天甘南一直处于阴雨之中。今天,老天爷仿佛知道老知青要去朝拜佛祖,阴雨中的夏河终于放晴了。
拉扑楞寺全景图
拉扑楞寺由第一世嘉木样阿旺宋哲大师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本名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其它五大寺院分别是:前藏拉萨的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后藏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青海西宁的塔尔寺),被誉为“世界藏学府”。
拉扑楞寺经历代嘉木样大师和各大活佛的不断扩建和完善,使它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占地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九十多座,僧舍一万多间及六大扎仓(学院),诸类佛殿、众多活佛宫邸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宏伟建筑群。鼎盛时期有僧侣3600余人,所属寺院108寺(实际不止此数),覆盖甘、青、川、康、蒙古等地域,而成为安多藏区最为神圣的佛家禅林。
拉扑楞寺既是安多地区最高学府,也是最高行政首脑机构之一。拉卜楞寺的最高权力集中于嘉木样活佛,是当地政教领袖,享有很高的威望。
拉卜楞寺院建筑群粗犷大方,古朴典雅,鳞次栉比。其所有殿宇均以当地的石、木、土、茴麻为建筑材料。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说。建筑形式有藏式,汉宫殿式和藏汉混和式。
拉卜楞寺所供诸佛,可谓是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既有高达20米的大佛像,也有高不盈寸的小佛像。就其质料品种而论,有金质、银质、紫铜、黄铜、纯金、象牙、珊瑚、玛瑙、水晶、玉石、檀香木雕、陶瓷、吠琉璃、药泥塑、泥塑等。据说,佛像的铸造者来自印度、孟加拉、尼泊尔、伊朗等国和国内西藏、青海、蒙古、北京等地的一流的工匠。诸佛造像金光闪烁、神态庄严、工艺精湛、栩栩如生。
拉扑楞寺作为安多藏区的最高学府,藏有大量的古籍宝典,僅经卷就有8万余部。这其中不乏印度圣贤华尔旦达哇智华亲手用金汁书写的《贝叶论》;一世嘉木样大师用金汁书写的《贤劫经》;宗喀巴大师编著的《菩提道次第广论》、用银汁书写的《松赞干布传记》,以及用金汁、银汁、珊瑚、松耳石、珍珠、砗磲六种粉汁书写的《金刚经》等许多从藏文初创和西藏佛教前弘时期流传下来的稀世珍本。
来到庄严、圣洁的拉扑楞寺,老知青又将兵分两路。老梁我与吕氏姐妹进寺朝拜,孟队则沿着世界上最长的转经筒廊道,依次推动2000余个转经筒。徒步3.5公里绕寺一周(大约耗时一个多小时)。为当年的“知识青年”,为善良的人们祈福。


拉扑楞寺的转经筒两道,即使在夜晚也可转经祈福
走进万间房舍的拉扑楞寺,就如同走进一座巨大的迷宫,不知所踪。幸好寺内有不少旅行团,随便跟随一支,既有导游带路,又有导游讲解,何乐而不为呢。在导游的介绍之下,老梁我对这座古刹又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拉扑楞寺各殿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级,分别涂以红、黄、白等土质颜料,阳台房檐挂有彩布帐帘,大中型建筑物顶部及墙壁四面置布铜质鎏金的法轮、阴阳兽、宝瓶、幡幢、雄狮等圣物。金色的屋顶,金色的圣物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烁、将整做殿堂筑衬托得更加宏伟壮观、气势磅礴。
在拉扑楞寺西侧,为新建护法大殿圆满落成的“煨桑”祈愿活动正在进行中,空气中弥漫着柏枝燃烧后的香烟。“煨桑”是安多藏区僧俗最普遍的祭祀活动。“煨桑”需准备柏树枝、桑仔、清水等物品。“煨桑”者先将柏树枝放在桑炉中点燃,然后再其上放桑仔,最后用一枝柏树叶沾上清水,向燃起的烟火泼洒三次,并严禁将荤腥食物放置桑炉中。
老知青了解了“煨桑”后,又来到位于拉卜楞寺西南角的贡唐宝塔。该塔始建于1805年,由拉卜楞寺著名学者三世贡唐仓·贡曲丹贝仲美大师(该大师系拉扑楞寺四大赤赛之一的贡唐仓活佛, 赤赛:藏传佛教最高学位。) 着手创建,原名“现见解脱大金塔”,因塔内供有从尼泊尔迎请来的无量光佛像(阿弥陀佛)而享有盛名。


夕阳下的贡唐宝塔
但令人们遗憾的是原塔已于上世纪60年代被毁。今天大家看到的贡唐宝塔建成于1993年7月,共有五层,高达31.33米,塔呈菩提式,占地2144.16平方米,由塔刹、塔瓶和塔座三部分组成。塔刹是光彩夺目的日、月、星辰;塔瓶是精铜浮雕鎏金八大菩萨;塔座是琉璃瓦装饰的三层四角形建筑。宝塔外形金碧辉煌,内部构造精巧,塔内正中是二层相互贯通的四座佛殿,供历世贡唐仓灵塔或木雕镀金像,并藏有两万余卷佛经。
老梁我和二妹沿塔内楼梯,从塔内爬到塔外塔座的第三层。来到窄小的平台之上,胆大的转塔祈福,胆小的站在原地俯视大夏河的波涛。但此时,恐高的老梁我却连站起的勇气都没有,只能坐着眺望眼前的大好美景(丢人啊!丢人!)。
藏餐,上图:一个肉丸儿的藏包;下图:正宗地道的藏式奶茶
餐馆设在一座木制阁楼的二层,虽说面积不是很大,但很干净,充满了浓郁的藏族风情。餐厅老板是位藏族大姐,汉语说的很生涩。但一看,就知道是一位善良、能干的少数民族女性。大姐待老知青点完餐,又忙着为大家准备午餐去了。原来,餐厅就大姐一个人,身兼厨师、服务员、收银员等诸多工作。时间不大,手脚麻利的藏族大姐就将浓郁醇厚的奶茶,皮薄馅大的藏包(现包现蒸)端到了老知青的面前,并为大家现场制作了最具藏族特色的糌粑。
一顿丰盛的午餐,为老知青充满了能量,大家顾不上休息,继续驱车前行。大通车飞奔在甘南州西部的大草原上。这里视野开阔,道路平坦,我们的老司机(孟队)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不过,您别看这里没有高山险峰,但显然,这里的海拔更高,大家已感觉到爬个小坡都会有点儿气喘。就在老知青昏昏欲睡之时,公路两旁的风光大变。远山近水,绿草如茵,风景如画。见到如此美景,老知青睡意全消,纷纷拿起相机,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


桑科大草原
老知青眼前的这片广阔无垠的大草原,正是平均海拔3000米,面积达70平方公里,甘南州畜牧业基地之一的桑科大草原。
桑科草原不仅水丰草美,还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相传,桑科草原是著名的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烟祭诸神、赛马称王的地方。藏语称烟祭为桑火,进行烟祭为煨桑。因此称此地为桑科(煨桑的地域)。
初秋的桑科草原,蓝天、白云、碧波、绿草相映成辉。微风佛过,平静的湖面荡起阵阵微澜,随波而舞的蓝天、白云若隐若现,时聚时散,如梦似幻。
大约午后三时许,大通车驶进了位于甘南州西南部的碌曲县县城。碌曲县地处甘、川、青三省交界。该县由盆地和山地两大地形组成,平均海拔3500米,且冬长无夏,无绝对无霜期。换句话说,该地区可能365天,天天在下霜。据说,碌曲县每年9月15日开始供暖,供暖期持续到来年的5月15日,共计8个月。
碌曲县成带给老知青的第一印象就是宁静。推开老知青下榻宾馆的后窗,引用洮河水修建的月牙湖公园就在眼前。流淌的河水声伴随着远处传来的诵经声,又让人感到宁静中的和谐与安康。
安排好“河景”房,老知青来到宾馆附近的一家川菜馆解决晚餐。就在众人边吃边聊之际,大家忽然发现平时善聊的小吕精神有些萎靡。想来,可能是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高原反应又加重了。见此状况,孟队作出果断决定,上医院。
在小吕就诊期间,老梁我才有时间观察了一下这家县医院。这家医院的规模不算小,门诊、急诊、住院,一应俱全。其建筑质量与规模在县城里应算是最好的。百姓有福了。
时间不大,大夫为小吕诊治完毕。主要病因就是因高原反应引起的身体不适,问题不大,但需要吃药、输液。见此,大家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暂时放下了。但令老知青没想到的是在这偏远的小县城竟可以使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医保卡。甘南此举真的是大大方便了外省市来的旅游者。为甘南此举点赞。
输液一直输到夜里10点,孟队、二妹全程陪护,也真的是很辛苦。不过,总算是有惊无险,老知青可以睡个好觉了。
行程:夏河县→桑科草原→碌曲县
里程:113公里
景点:拉扑楞寺、桑科草原、碌曲月牙湖公园
拉扑楞寺正南门

寺中精美的酥油花

拉扑楞寺外墙,清晰可见外墙四周的转经筒廊道。

左图:工艺精湛,色彩艳丽的木雕门楼;中图:装饰金龙的寺门;右图:古朴雅典,雕工精细的本色木质门楼。

中式、藏式相互融合的建筑
寺中僧人。左图:背影;右图:小憩

藏式建筑
形态各异的雕花门楼与金龙装饰

晨曦中的贡唐宝塔


精美绝伦的檐下斗拱
“煨桑”炉

逆光中的拉扑楞寺
宏伟的殿堂

大经堂前的广场

不同颜色的墙壁、窗户带代表不同等级,不同用途的殿堂
小巷幽幽(僧人住的僧舍)

很多殿堂用布料作为装饰
圣洁的白塔

俯瞰龙山、凤岭。(拉扑楞寺对面的小山坡称之为“龙山”龙山背后的山峰称之为“凤岭”)

护法大殿山门
贡唐宝塔

新落成的护法大殿二道门

最前面的老喇嘛级别不低,还有俩跟班的小喇嘛。

僧众正在为新落成的护法大殿“煨桑”
幡幢(殿堂上的幡)

雕梁画栋
贡唐宝塔
藏族传统的食物“糌粑”的制作过程:1、将酥油化开;2、加入炒熟的青稞面;3、充分搅拌;4、将搅拌好的青稞用手攥成中药丸大小的面团就可以食用了。糌粑有点像咱汉族的油炒面,很好吃。到了藏区,一定要吃的。
桑格大草原

桑格大草原

桑格大草原

桑格大草原

桑格大草原

桑格大草原

桑格大草原

桑格大草原

夏河县城夜景

碌曲县
碌曲县“人民医院”
后一篇: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