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风云诡谲、科技飞速发展、机遇挑战并存、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升领导干部自身素质的任务更加艰巨,不仅需要具备应对万宗复杂局面的“硬功夫”,也要有体现整体素质的“软实力”。艺术修养,乃此“软实力”中不可或缺之要素,在能力建设和提高素质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关于艺术形式和艺术修养
艺术是指反映社会生活、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意识形态,与人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一件优秀的精神产品,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社会文明等方方面面,蕴涵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个性特征、精神追求等诸多元素,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社会性,它所张扬的审美观体现了社会大众的主流思想意识和欣赏水准。艺术作品作为客观世界与主观精神相结合的产物,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家的审美积淀反映社会现实,具有典型的社会意识形态特质,是对社会现实的艺术化浓缩,其包含的丰富精神内涵能够对人们起到调节思想情绪、促进潜能创造、培育道德观念、激发审美想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艺术以及艺术修养,在我国“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伟大工程中占据重要一地。
艺术形式种类繁多,一般可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等)、视觉艺术(绘画、摄影等)、造型艺术(雕塑、景观、建筑艺术等)、视听艺术(电影,电视等)、语言艺术(文学等)和综合艺术(戏剧、歌剧等)。构成艺术形式的要素主要有结构、体裁、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可以有诸多不同的分类。以艺术形象存在方式的角度看,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若从艺术形象审美方式的角度,可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视听艺术。艺术还可以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内形式与外形式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才能够得到表现。艺术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以及其艺术手段的总和,形成艺术本身的特有内涵。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艺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电脑艺术亦成为一种崭新的艺术创作手段。
各种艺术形式之间也存在着有机联系,且同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精神世界不无关联,从艺术作品在形式上的美可以让人们从感观上得到愉悦,其意境上的美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世界。中华民族有着搏大精深的文化艺术宝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淀的独特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形成为我们民族鲜明的艺术个性,并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确立了自己辉煌的地位,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同时也可以成为我们提高自身艺术素养的最好教材。
艺术修养亦可称作艺术素养,通常是指一个人对艺术的感知、体验、理解、想象、评价和创造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聆听、观看艺术作品或直接参与各种艺术实践,加深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提升艺术鉴赏力和艺术素养。可以说,个人的素质与艺术修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比关系,在政治信念、思想意识、品德修养、工作作风、生活情趣等方面所反映的综合素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领导干部在工作实践中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也影响着“队伍”和“整体”的精神面貌与道德风范。因此,注重提高艺术素养,是在新世纪新阶段造就一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艺术修养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不应仅仅把加强艺术修养作为“选修内容”,而应作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需提高认识、努力实践,正确理解和处理好这样几个关系:
一是艺术修养与本职工作的关系。我们承担的工作任务讲求政治性、原则性和政策性,似乎与艺术不相干系,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实际上,艺术形式与艺术欣赏已经融入至我们的各项工作之间。譬如,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各种场合的谈话中不仅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也经常巧妙地穿插各种艺术手法加以点缀,通过民族音乐、古典诗词等不同形式展示其艺术素养,体现了领导人的亲和力与个人魅力;又譬如,我们的外交官在对外交往中,经意或不经意地通过文化艺术的交流广交朋友,加深了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政党间的沟通和理解;再譬如,实际工作中经常性地地利用艺术展览、文化交流、发放对外宣传品、互赠艺术品、举办文艺演出等多种方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世界全面了解“有特色”的中国。可见,传统的艺术形式和领导人的艺术素养在国家整体外交中发挥着潜在的独特作用。试想,作为领导干部如果对艺术一窍不通,不懂得艺术的基本形式,不懂得艺术欣赏,面对国内外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对世界不断勃起的政治精英,面对全球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和包括艺术在内的大交融,将会遭遇怎样的“尴尬”。反之,则会如虎添翼。
二是艺术欣赏与个人兴趣的关系。因为各人工作经历、性格爱好、教育背景的不同,对艺术的感知和认识程度也不尽相同。记得曾与几个朋友闲谈时提及著名的自然景观黄河瀑布,有朋友称,实在太壮观了,那翻腾的黄河水使人久久不能平静。而另一个朋友则淡淡地讲,不就是黄泥汤子加落差嘛!说的都不错,但如此反差着实让我震惊了一下。在欣赏同一件艺术作品时也常会出现“如醉如痴”和“无动于衷”等截然不同的反应。但“艺术素养”作为人的基本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只属于“有艺术细胞的人”,对艺术的漠视是不可取的。我们可以不去亲身参与艺术创作,甚至可以不懂艺术,但一定要学会欣赏。懂得欣赏艺术与个人的天分和兴趣无关,不会演奏乐器照样可以去听音乐会,不会舞蹈照样可以去看歌舞演出,不会书画照样可以欣赏画展,等等。况且,艺术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几乎无处不在;况且,艺术都是相通的,譬如我们提倡的领导艺术。
三是加强艺术修养与提高素质的关系。个人素质的内涵包含诸多方面,如学习与总结的能力、健康心理状态及进取精神、社交与沟通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灵活性、责任心、创造性潜力、组织协调管理潜力、学识与经验、工作态度、诚信水平、道德观念、艺术情趣、审美能力等等。胡锦涛同志指出,在工作中要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其中特别提到要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问题。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有高尚的心灵,不断汲取人类文明的成果,增强自己对文化精神产品的爱好及鉴赏能力,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品位,自觉抵御低级趣味和腐朽的生活方式,做到情趣广泛、身心健康。作为特殊的群体,领导干部应具有很高的思想觉悟和严格的行为准则,具备良好的素质与才能。而注重加强艺术素养,便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曾欣赏过一位领导“以诗抒怀”的作品,情感流露于字里行间,但“有情无韵”,所以感觉不美。其作者的“素质”也难免会因此打折。艺术素养对个人的情操、品格、气质以及审美眼光有着重大影响,良好的艺术素养可以激发工作热情,改善精神状态,提高工作效益。具备良好艺术素养的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一般会更加丰满真实、更富人情味、也更具人格魅力。因此,提高艺术素养不是可有可无的个人点缀,而是能够在工作实践中产生信任感和凝聚力所应注重的重要方面,也是领导干部自身得以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三、提高艺术修养的主要途径
一是锤炼自身修养,提高鉴赏能力,体现领导艺术之美。要积极参与艺术活动,经常欣赏或阅读艺术作品,利用闲暇时间看演出、听音乐、读诗歌等,还可以在外出公务或出游过程中有意识地观赏不同的人文景观,了解艺术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应用,并注重由感性认识不断提升到理性认识的层次,“用心”体会艺术的丰富内涵。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经验与感受积累的过程,只有摸索和选择适合自己的修养途径,才能够逐步达到预期目标。提高欣赏水平与鉴赏能力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得到美的享受,培养愉悦的审美情趣,还可以从审美联想中领悟到许多“非艺术”的精华,比如社会发展的历史、民风民俗、不同文化的交融、艺术家的心智、品格与意境、技巧与和谐等等,使自己眼界更加开阔,观察力更加敏锐,从而对履行本职进行更为深层的思考,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领导干部要努力把对艺术的感悟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细心探寻诸如领导艺术、管理艺术、沟通艺术等技巧,以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修养、独特的魅力凝聚并带动部属和团队,不断求新求进,提高工作效益。
二是结合实际,将艺术修养的成果提升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要求则是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要思考如何将艺术要素转化为工作动力,不断提升与实际工作的艺术品位,充实和丰富工作的政治内涵。如策划生动多样富有感染力的交流方式、选择民族性和艺术性兼容的外交礼品、会场布置体现更强的时代感、在“展板”设计上添加艺术元素以增加美感、在谈话中巧妙运用古今诗词妙语、通过对无国界的艺术鉴赏提升亲和力,调研成品的精雕细琢和外宣资料的厚实精美,以及机关工作环境的绿化、美化、园林化等都离不开艺术的元素,深层次的内涵与丰富多彩的外在表现形式相结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起到画龙点睛之效。在实践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许多与艺术相关的政策性工作任务,具备良好的艺术素质,就会比较自如地驾驭,使一些“难题”迎刃而解。
三是加强普及,扩大视野,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审美情趣。艺术活动不仅仅局限于少数专业人员,它已经日渐成为社会广泛参与的有益活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举办文艺演出、绘画书法比赛、组织外出参观艺术展览、室内音乐鉴赏会、艺术品赏析、举办艺术培训班(如摄影、绘画、声乐、舞蹈、诗韵、工艺、动画设计等)、专题艺术讲座、请艺术家交流座谈等方式,致力于提高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干部人事部门可结合实际,把“艺术欣赏”课程作为干部理论培训的内容,提倡工作人员学习和欣赏艺术,努力增强“内驱力”。工青妇群众组织可利用自身号召力凝聚力强的特点,在加强艺术修养、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原题:《试论艺术修养在提高领导干部整体素质中的重要性》,略有删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