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说长寿是福。
长寿者可以比早逝的同龄人更多地享受生活,更多地感受社会、家庭和身边日新月异的变化;长寿者在增加“年轮”、日渐“沧桑”的同时也积累着阅历和经验,拥有被人敬慕和尊重的资本;长寿者往往家丁兴旺、儿孙满堂,得以尽享天伦,有人拥着、守着、让着、护着......
可是我们可曾想过,长寿还意味着将要承受更多的痛苦。暂且不说那些儿女不孝、生活艰辛的老人,就一般而言,长寿者承担的生理和心理的压力是年轻人难以想象的。从某种意义上讲,长寿者需要更加坚强,更加乐观,长寿者是在用毅力与生命抗争。

所以也说长寿是苦。
长寿者要承受健康状态的每况愈下。随着寿命的增长,人体各器官渐见衰老,长寿者会不同程度地相继出现老年病的各种症状,冠心病、糖尿病、气管炎、腰腿疼痛等已属常见,定时定量进行药物治疗和调节也成为大多数老年人生活的必须。在健康或不太健康、欢乐或不够欢乐的外表下面,长寿者要默默忍受着身体的各种不适。常听到四、五十岁的人开始抱怨病痛上门,可想而知,八、九十岁甚至百岁长者又该如何,不被疾病折磨的长寿人自然是凤毛麟角。
长寿者要承受对外交际的困难和尴尬。由于外出机会大大减少,接触外界的空间明显缩小,与社会和社会人的交往受到局限,除了从报刊、电视、网络(少数)等渠道获得信息外,难得亲身感受外界的色彩变幻,时尚的旅游已然成为奢望。因为听力下降,常被冷落在说笑谈聊之外,甚至与家人交流都面临障碍,不能顺畅地表达和倾听,还会面对他人流露的不耐烦。
长寿者要承受生死离别的心理压力。长寿者儿时的伙伴、曾经共事的同仁、长期交往的朋友、共同生活的亲人甚至后代,很多都会先他们而离去,熟悉的圈子越来越小,留下的不仅是不舍和追忆,还有对自己精神上的痛击和对余生的不测与忧虑。长寿者对生与死的思考更加深沉更加现实,小心的回避或者乐观的面对,死神总是越来越近,自恃高寿的同时还要随时准备应对死神的不期而至。
长寿者要承受因为能力减退而遭遇的冷落。包括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生活能力等等各种能力的降低,不得不依赖照顾,在自身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又无力争取。对照顾者无意的疏忽会产生多疑、自责和无奈,“久病不孝”也会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刺激。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的改善、科技的发展,人口平均寿命显著提高,我国平均预期寿命已超过73岁,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99万。暂且不谈社会对于老年人的责任,仅就个人情感和道德而言,难道不应该加倍地善待老人吗?
人,如果没有活到那个份儿上,没有经历过生命的春夏秋冬,没有亲身体会过暮年的艰辛味,很难理解长寿者甘甜苦辣的滋味。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也活到百八十岁的年龄,又该如何面对日渐衰老的身心,如何环视身边的人和事。看看那些长寿老人吧,他们可能就是自己的未来,嫌弃老人也就是对自己的嫌弃。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走向死亡,只不过这个过程很奥妙,很精彩,很复杂,也很无奈。
从一般的情况说来,长寿老人比我们看到的还要坚强的多,他们实在值得我们去尊重、去仰慕,因为长寿意味着承受,意味着坚强,不是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