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行之五——额尔古纳的室韦俄罗斯民族乡

标签:
额尔古纳河俄罗斯民族乡室韦旅游 |
分类: 周游四方 |
内蒙古的东北边境有一条额尔古纳河,它的上游是发源于蒙古的克鲁伦河,作为黑龙江的支流,从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定至今,一直是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额尔古纳河畔有一个曾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十佳魅力名镇”的室韦俄罗斯民族乡,这也是我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也是蒙古族祖先蒙兀室韦部落的发祥地。室韦俄罗斯民族乡地处额尔古纳市西北部,有着 136.4公里的边境线,与俄罗斯赤塔州涅区隔河相望。
在额尔古纳河边饮马
进入室韦镇,首先看到的是“三套车雕塑”,使人不由地想起那已经久远但却在我国广为流传的俄罗斯歌曲:冰雪遮盖着伏尔加河,冰河上跑着三套车,有人在唱着忧郁的歌,唱歌的是那赶车的人……
三套车塑像
俄罗斯人喜爱的木柯楞
乡里的街道两旁的电杆上悬挂着许多图片,大多反映的是俄罗斯民族的历史。人们居住的房屋大多保留着俄罗斯风格,他们喜爱的木柯楞房子比比皆是。衣着、饮食等也都沿袭了俄罗斯的风俗习惯,处处体现着俄罗斯的风情特点。
街道两旁挂着的不是广告而是他们的老照片
晚上,我们来到乡里一户“家庭旅馆”,在这里享用俄罗斯风味的晚餐。这家的男主人因为家里贫困,从边防武警退伍后就留在了当地,并与一位俄罗斯民族第三代的姑娘相爱成婚,成为室韦的乡民,他们的儿子在市里上学,据说长得一副俄罗斯面孔。派出所的那位郝警长娶的也是俄罗斯姑娘,生的女儿却完全看不出是“混血”,大概是应了俗语:儿子像妈妈,闺女像爸爸。
俄罗斯的女子爱干净又勤快,加上男主人的憨厚实在,夫妻俩的家庭旅馆办得挺红火,还请来了女主人的姐姐帮忙。小院里整洁温馨,一架秋千荡在花草中间。主人为我们准备的饭菜很是可口,最让我忘不掉的是他家里自制的俄罗斯风味“大列巴”,松软香甜,回味长绵,抹上自制的蓝莓果酱,味道真是好极了!我忍不住又多吃了不少。
清净整洁的家庭旅店
女主人(红衣)和她的姐姐
有意思的是,在俄罗斯民族乡可以经常碰到这样的情景:一张张深眼窝高鼻梁的俄罗斯面孔,张口却是土得掉渣的东北话,当那张脸和那地道的方言真切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真使人感到有些怪异和滑稽。事实上,而今能流利地讲俄语的俄罗斯人已经不多。
那些俄罗斯的后裔大多不清楚自己的祖辈原在何地近在何方,渐渐地放弃了回俄罗斯寻根的念头。他们已经习惯了这里的一切,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足,看他们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神情。问及是否想返回俄罗斯时,都表示更愿意留在当地,他们用一个字“好”,来评价他们的生活。
晚上,乡里还有专场的俄罗斯歌舞表演,组织者是当地一个在乡里很有影响的俄罗斯后代的家庭,连主持带表演,他们不比专业歌舞团那样专业,但更具亲和力。不知从哪里请来的俄罗斯姑娘小伙儿,年轻漂亮又有活力,民间舞蹈、脍炙人口的俄罗斯民歌,还有鲜艳的俄罗斯服饰,引来不少观众。几个乡里的小伙子也上台跳了一段俄罗斯舞蹈,蛮专业的。在旅游旺季,演出更是搞得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来看演出的游人很多。不过价钱也不便宜,每张门票60元。
为演员拉琴的是本地俄罗斯后代人
连接中俄的友谊大桥
中俄边境的界碑
俄罗斯乡的家庭旅游业很有特色,各家的招牌也别具一格,喀秋莎、冬妮娅、娜达莎等,小木屋精致美观,而且客房住宿和家庭餐饮一应俱全。如果漂亮的女主人能歌善舞的话,就能揽来更多的客人,生意自然好。
具有民族特色的酒店
标准间很整洁
在额尔古纳河边骑马也是这里的旅游项目之一。牧马人也多是些中俄后裔,他们的马很温顺,骑在上面放眼望去,河水涟漪,牧草肥沃,同时观赏着对面的异国风光,倒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其中。骑马逛草原看风景,是让不少年轻人“上瘾”的项目。
牧马人,也在等待着游客
对岸就是俄罗斯,右侧高高的是他们的瞭望塔